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小 723000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需。在口语交际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习惯和素养。然而小学生对口语交际确学之不易,为此,笔者尝试采用“了解学生,适时进行训练;立足课堂,创设交际情境;营造氛围,强化交际实践;紧抓互动,锤炼交际品质;相互评价,规范交际语言;注重拓展,丰富语言积累”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成绩斐然。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学习并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还是比较困难的,新课程理念下,对口语交际这种新课型的教学也是老师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目前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不知如何去教,学生不知如何交际,从而导致学生不爱说,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说话经常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有的甚或不敢说,思维缓慢,注意力不集中,紧张惶恐,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愿意与人交流;有的说不好,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时没重点,偏题跑题,不着边际;有的说话无序,表达不连贯,缺乏条理。对此,笔者深感自己作为语文老师,责任重大,急需规范学生的交际品质,尽快提高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于是,我对此课题深入钻研,加强教学实践,大胆尝试探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摸清底子,适时进行锻炼
研究初期,笔者以自己班级为实验班,采用问卷调查、访问、家长会、讲故事比赛、即席演讲、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从不同途径对实验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摸清底子,并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训练做到有的放矢。
作为班主任,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国旗下演讲”、“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庆国庆《我和我的祖国》演讲”、“庆元旦诗词朗诵大赛”、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预先在班上进行初赛,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最后选出几名学生参加学校比赛。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我遵循“敢交际→爱交际→会交际→善交际”思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首先让每一个学生的交际胆量都得到了锻炼,在其过程中,交际能力随之也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同时形成了可行性的口语交际评价机制。口语交际的评价系数,偏重于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整体表现,注重交际内容的发展性,注重挖掘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立足课堂,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交流活动,这种言语交流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难以进行。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将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课内引向课外。要引导学生置之于特定的交际环境之中,要从兴趣和情感的激活上入手,扫除一切杂念对交际心理的干扰,在所创设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敢于与人交际,乐于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例如,在《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这节口语交际课中,我围绕介绍的对象(即向谁介绍)的问题,创设了不同的交际情境:“读好书交流会”向全班同学介绍、“小记者采访读书活动”向小记者介绍、“爷爷关心我读书”向爷爷介绍、“老师检查我读书”向老师介绍、“最近读了什么书”回家向兄弟姐妹介绍……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份的人作介绍,那么,语言、神态、语速、音量、语气、肢体动作等等,都应该是有区别的。这不光是对学生的交际语言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对交际品质的实战培养。
三、营造氛围,强化交际实践
口语交际,营造交际氛围十分重要。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要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多些表扬,少些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以奖励的形式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成功体验。要有意识地强化交际实践,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可以通过分享口语交际的乐趣,以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交际与表达的欲望,把学生引入到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去。比如上学期,我利用口语交际课开展的“夸夸我的同学”活动。同学们相处几年来,总能发现身边同学身上的许多长处或闪光点,所以大家你夸我,我夸他,争相夸赞,人人有话说,个个喜欢说。在同学们热烈的相互夸赞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进行了情感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四、紧抓互动,锤炼交际品质
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锤炼良好的交际品质,形成自己独特的交际魅力,要使交际的对象喜欢和你进行交际。口语交际课,“互动”是这一课型的本质属性,离开互动就无所谓交际。课堂上的互动是学生参加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极好途径,也是口语交际课的主要特点。所以,我紧紧抓住互动这一课型特点,营造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重(chóng)的氛围,设置了同桌互动、前后互动、小组互动、结伴互动等多种互动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交际实践,在互动交际中反复训练,感悟技巧,体会规律,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说一说,比一比,议一议,赛一赛,做一做,演一演等生动鲜活的互动手段,让口语交际课堂焕发出的生机、灵动与活力,让孩子们生动活泼地、活灵活现地投入于交际实践中去。身置其中,自然陶冶交际情操,规正交际行为,锤炼交际品质。
如教学《我们的小制作》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在家提前把自己的要做到小制作做好。当然也可以请父母协助做,也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做。因为我要的并非制作技巧,而是参与过程。做好后,学生用家长的手机,自己在班级微信群里给同学和家长介绍,说清楚什么时候(时间),在哪里(地点),与谁(人物)做了什么小制作(事件)。接着告诉大家,做这个小制作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以及制作的具体过程: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制作完成后,要说明这个小制作的用途是什么?即是用来干什么的,玩的还是欣赏的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相互把自己的小制作给大家介绍清楚,还可以结合自己制作的微视频,边放映,边讲解,其他同学适时点评,使看说结合、看听结合、听评结合,全面培养交际、表达、倾听等交际品质。这样,全班同学人人有作品,人人作介绍,线上线下(在班级微信群或QQ群里)相互分享,相互点评。学生交际有礼有节,高效有序,收效甚佳。
五、相互评价,规范交际语言
开放的语文课堂,要使学生有充分展示个性的时间空间。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读书、答问、语言表达、习惯行为,主动要求发表见解,说出自己的看法,被评议的同学若如虚心接受,或针锋相对地阐述坚持己见的理由,这样的相互评议,无疑是训练口语交际的良好机遇,对规正学生的交际品质,规范学生交际语言均大有裨益。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不仅要积极思维,准确判断,对他人的交际过程要善于提出不同看法和补充意见,同时要留心观察别人的交际情况并倾听别人的交际语言,并能够适时、准确地对其做出点评。而这一交际品质往往是很多同学容易忽视的,教师应加强引导。评议中,要在点赞的同时善于“挑刺”,对口语表达中出现的哼哼唧唧、断断续续、思绪不畅、叙述不清等诸多不良表达习惯和语病要给予及时纠正。学生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敢于争论,明辨正误,及时纠错,自悟自得,要让每位学生心理上都收获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样做,不仅可加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口语交际的信心,也会逐渐规范交际语言。
六、注重拓展,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要让学生广泛阅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行,主要还是读书少的缘故。除读好教科书之外,还要多读课外书。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或单元主题,及时给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篇目,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这样做,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丰富语言材料,这正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在这一年里,我利用“晓黑板”让学生打卡读书180天,定期评比奖励,大大激励了他们的读书的热情,使之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语言素材,建基了厚实的语言积淀。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学习永远在路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其教学策略与方法也还正在路上起步,在此后的教学实践路途中,我将会继续深入研究,加大探索力度,期待策略更完善,方法更到位。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韩艳梅教育评论2002.2
·《言语交际学教程》刘焕辉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6
·《小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