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析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时机的把握--作者:罗兰鲜

浅析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时机的把握--作者:罗兰鲜
广西靖西市第五小学   533800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生本理念下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成为实现事半功倍学习效果的重要举措。
一、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把握时机的重要性
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而合理的把握时机也成为其关键所在。通过合理时机的把握,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关键词,也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通过正确把握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让学生们在小组这一小团体中,感受到合作带来的神奇变化以及团队所给予每个人的提升。
(二)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当前教学工作中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当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学生们学习时间较为固定。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节约学习时间的具有实际作用的模式。而把握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有助于让课堂效率更加高效。
二、当前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把握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把握上来看,主要存在形式大于实质、学生参与失衡以及引导鼓励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
(一)形式大于实质。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实行的,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适合使用。然而,现在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受到欢迎的教学模式,于是大肆模仿和使用,无论是适合不适合的教学内容,全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导致水土不服,直接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想的实际作用。
(二)学生参与失衡。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它的关注点是在学生身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进步和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并没有有效的把握时机,导致了学生们参与出现失衡的问题。在一个班级中,从学习成绩来看,有的学生接受新知识更快一些,有的学生接受新知识却很慢。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接受更快的学生更喜欢参与其中,而那些接受稍慢的学生则不愿意参与进来。这种失衡的状态,会极大地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不符合教师采取这种模式的本意。
(三)引导鼓励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采用,并不是不再需要教师的参与,而是将教师的定位进行了调整,从之前的教师定位向导师定位转变。而这里的导师,指的是引导鼓励。然而,部分教师并不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直接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把握上,对学生们的引导鼓励不到位,只过多的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却忽略了教师引导鼓励的促进作用。同样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的引导鼓励也起到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接受比较慢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引导鼓励。
三、做好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把握的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把握,不仅需要进一步更新理念,科学设置导学案,同时需要预设情形,做好多种预案,更需要加强培训,教授学生相关的合作技能。
(一)更新理念,科学设置导学案。导学案使用科学不科学,直接影响时机的有效把握,最终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更新自身理念,正确认识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将其作为当前一个时期内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也要真正认识到它并不是万能的。
(二)预设情形,做好多种预案。在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万金油,特别是在时机的把握上,更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形,设置不同的预案。
(三)加强培训,教授学生相关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小组讨论,也不是简单的小组学习,而是一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考验,不仅是智商的考验,还有对于情商的考验。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已在教学课堂上得到了极大应用,但在时机的把握上存在把握不到位的问题。在实践中,只有正确把握小组合作有效时机,才能实现实效、高效、快乐的学习目标。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