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实验幼儿园 553400
摘要:幼儿时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期,处于人生初始阶段的幼儿,模仿学习的能力较强,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时期。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多来源于自己的感知,不一样的感受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认识,而成人应该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帮助幼儿在感受世界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比如:生活里的仪式感。
关键词:幼儿;仪式感;培养方法
站在情绪情感的角度看,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它无处不在。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对仪式感的定义为: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在我们中国,我们很重视仪式感,比如:过年的礼仪、婚礼、节庆等,但仪式感又区别于它们,仪式感代表的范围更广,它是一种让我们和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变得与众不同的途径、态度等。生活每天都要继续,正如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如今的社会,生活压力、工作压力把人们的生活压得如同一潭死水,人们抱怨生活的艰辛和无趣,同时又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而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我们传递和感染给我们孩子的将会是怎样的生活态度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而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传递给幼儿的是积极乐观、庄重认真的生活态度,帮助孩子去发现生活里的趣意盎然,正如王小波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幼儿有这样的权利,但也需要成人的引导和示范。那仪式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呢?
一、帮助幼儿理解爱、感受爱
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仪式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小确幸,在爱里,仪式感表示了对彼此的重视和用心程度,而生活中带给我们仪式感的人,往往是爱我们的人,因此,在仪式感的感染下,有助于帮助幼儿感受爱,进而理解爱。
二、帮助幼儿学会尊重生活、尊重他人
认真地对待生活,比如:身着正式礼服去听一场音乐会,积极认真地参加一场毕业典礼等,认真地准备和对待,体现了我们对事情本身的重视和尊重,在这样的仪式感的感染下,相信幼儿也会成为一个尊重生活、尊重他人的人。
三、对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
在仪式感强烈的环境下,人们往往容易被感染、被感化,比如:在充满母爱的仪式感下,我们会被伟大的母爱所感染,进而对母爱充满敬畏之心。对家人的思念形成的仪式感,让我们对亲情充满敬畏。
四、从小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
仪式感的意义在于花心思把日常的事情变得不日常,为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色彩与浪漫,仪式感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不只是生活,生活里还有很多趣意盎然。幼儿长期受到成人这样的熏陶,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懂得如何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探寻不一样的生活趣意。
五、仪式感能带给幼儿安全感和归属感
幼儿在接受成人给的仪式感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重视,从而形成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六、提升幼儿的专注力、反应能力和运动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在小小的仪式感中,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幼儿能让自己感受到其重要性,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认真、用心地对待每一件事,有助于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升自我认同感。
七、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仪式感是表达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幼儿在接受仪式感的同时,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较容易有代入感,在成人的影响下,学习并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情感,增进与家人、朋友间的情感链接。
八、学会感恩
感恩为我们带来仪式感的人,在特殊的节日里,感恩为我们生活付出和贡献的人。
仪式感是没有标准的,但是它往往以人们内心是否富足为基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仪式法则,正如毕淑敏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负责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意义。”那幼儿仪式感的教育里,成人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仪式感呢?
一、父母的引领模范,营造家庭仪式感
家庭仪式感有助于幼儿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家人的在意和爱,努力营造家庭仪式感,也许大的仪式不常有,但可以在日常的小事中营造仪式感,如:幼儿入学时,精心记录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幼儿生日、家人生日时,精心准备生日礼物。父母的结婚纪念日时,爸爸妈妈精心为彼此准备礼物。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采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等,让幼儿知道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家,自己和家人都很重要。出差时给家人带礼物,对幼儿来说,这是开心的,表达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定期进行家庭集体出游,让幼儿感受父母恩爱,家人永远在一起。长时间形成的家庭仪式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幼儿在这样相对稳定的家庭仪式感里就会形成潜移默化的感受,成为为他人带去仪式感的人。
二、理解、支持幼儿的仪式感
不要说幼儿没有仪式感,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仪式感,当孩子想在好朋友生日时,送好朋友一份礼物,当孩子生日当天,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分享蛋糕,当儿童节时,孩子想穿漂亮的衣服等等,无不体现了幼儿的仪式感,而我们的成人朋友们,我们应该理解并支持幼儿,这是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体现,同时,成人的支持也是对幼儿的认可。幼儿期是一生的启蒙阶段,仅仅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智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任务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生活,而仪式感是很好的教育方向。
三、帮助幼儿严肃对待特殊的仪式感
生活中有些仪式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认真、严肃地对待的,比如:升国旗时要庄严,为先烈扫墓时要严肃等,对幼儿来说,这样的仪式感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要认真、严肃地对待。在幼儿园里,升旗时,我们会要求孩子着统一的服装,安静、立正、行注目礼,这就是庄严的仪式感。
四、鼓励幼儿采用自己的方式形成自己的仪式
每个人表达仪式感的方式不同,在同样的节日里,有人选择送鲜花,有人选择送贺卡,有人选择送拥抱,幼儿也一样,他们表达自己仪式的方式也不同,成人应该理解并支持幼儿的表达方式,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表达。
五、家园合力,帮助幼儿进行仪式感的教育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园双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使每位幼儿都健康地成长。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手册,吸引家长们加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而家长朋友们要认真准备并参加幼儿的每一次活动,家长的认真对待对幼儿来说就是最好的仪式感,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情景中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在长期的幼儿园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父母经常陪伴参加幼儿园活动的幼儿会比较活泼开朗、自信,记得以前班上有个小女孩,父母很忙,基本上没有参加过幼儿园的活动,在别人眼里,她就显得很内向,胆怯。
六、常用“榜样示范法”、“表扬鼓励法”
我们希望孩子能享受仪式感带来的好处,也希望孩子能给他人带来仪式感,不能只靠说教,最直接的身教就是“榜祥示范法”,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幼儿期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从模仿开始,成人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鼓励和表扬就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道精神营养大餐,孩子和大人一样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本班有一小男孩,有一次,他给他妈妈说班上有个小女孩过生日,他要送她一个发卡,当时,他妈妈很生气地说:“你懂什么呀,这么小就会送小女孩东西了。”他很失望,如果他妈妈能换一种方式,而不是批评他,或许就不是这样了。
由此看来,幼儿的生活里离不开仪式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正视仪式感带给幼儿的好处,让仪式感给幼儿的生活增添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