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市第六小学 533800
我们学校服务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农民家庭、进城务工子女,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主动力。在新形势下,由于来自农村家庭的子女,素质参差不齐,理清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尤显重要。让学校发挥教育行动研究的特长指导学校德育工作,走出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道路。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社会道德进步的推动力,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良好行为养成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容忽视。
一、 影响德育工作的主要因素: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
分析。我校学生中存在诸多不良习惯,较为集中的表现有以下几种:(1)傲慢、自私、无理、贪玩不爱学习;(2)懦弱、懒散、学习时磨蹭、爱吃零食;(3)说谎不诚实、乱花零钱上网吧玩游戏、逃学;(4)性格孤僻、暴力好斗,难以和他人沟通,有心理阴影。究其原因是学生来自于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造成的。上述第一种情况常见于年轻夫妇外出打工,家中以老人和儿童留守为主体的家庭。据统计,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0~60%。“留守”家庭的学生,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属。而这些监护人要么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具备指导能力;要么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学生。但他们对孩子有较强的溺爱心理,生活上倍加呵护,行为过分娇惯。第二种情况常见于严管型家庭,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10%。这样家庭的家长过早地考虑孩子的未来,不愿让孩子自然成长,怕输在“起跑线”上。过多地给孩子安排学习时间,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终造成这种不良习惯。第三种情况常见于父母做生意或外出打零工繁忙劳动的影响,家庭事务无暇问津,所形成的忙碌类型学生家庭。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10%。此类家庭家长早出晚归似劳燕分飞,只为赚钱,而无暇问津孩子的成长,只能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养成孩子乱花零钱和沉迷网吧玩游戏的不良习惯。第四种情况常见于受不幸婚姻影响,所造成的单亲家庭或失去双亲关爱的儿童,形成的失去父母关爱类的学生家庭。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10%。来自“失去亲情关爱”类家庭的学生,他们常在父母的争斗中伤感。由于失去了家庭亲情的关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阴影,导致他们形成这种不良习惯。
二、 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进行具体的德育实施。
首先,对实施德育工作关键人——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进行行动研究过程与方法的培训与指导。其次,结合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经验,采取集中教育与典型个案跟踪教育相结合的行动,制定出干预方案。第三,针对各种不良习惯,具体实施教育。
针对第一种不良习惯,集中实施了“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高兴”、“做自强自立的好少年”、“比爸爸、妈妈对社会的贡献”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针对第二种不良习惯,集中实施了“每天都和昨天比”、“我和同学比本领”、“快速做好一件事情的感受”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针对第三种不良习惯,集中实施了“逃学的危害”、“谎言到底欺骗了谁”、“增长知识,绿色上网”、“怎样使用零花钱”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针对第四种不良习惯,集中实施了“有事对你最喜欢的老师说”、“和同学结成好伙伴”、“有话好好说”、“我不难过,有很多人在帮我”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通过以上行动研究,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实施了针对性的教育,同时主题班会、中队会中也较为全面地教育了全体学生。
“教师是一位研究者,而在研究结果形成以后,他们又成为研究结果的应用者。集双重身份于一身的教师很自然地就把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德育研究与实践“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拓展了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