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市第五小学 533800
农村小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进入小学高段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对于这些学困生,老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针对农村小学学困生的问题,小学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就要多关注学困生。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分析他们不同的成因,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一、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因为学生的认知方式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学困生”在这些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如果以一种标准衡量定性,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分数》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并表示出来,展示多种方法,之后判断1/2。让学生说出自己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1/4、1/8、1/6……引导学生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最想认识的一个分数,接着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不同的图形可以表示出相同的分数,相同的图形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同时生成1/2和1/4的大小比较。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1.优先提问。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只要发现有“学困生”举手,立即让他回答,让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努力鼓舞“学困生”的上进心和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
2.优先板演。板演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审美情操,使学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最美的表现和最高的水平展现给观众。同时不但要求“学困生”用心算、认真写,还要面对全班同学讲讲这样做的道理,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强化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3.游戏活动优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让“学困生”参与游戏的乐趣中理解掌握知识,让他们的智慧不断闪光。通过给“学困生”提供优先活动,极大鼓舞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游戏中能主动探究、理解掌握知识,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
三、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1.结合教学内容,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由于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差。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思想和行动,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也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指导“学困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听课,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榜样对“学困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能起最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萌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永攀科学高峰,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家进行创造的故事。
结合教育心理学,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帮助他们逐渐提高心智水平和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感受数学的奥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