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昌县第六小学 636400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可见,正确处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是当今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着力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朗读实践,重视感染熏陶
语文实践,即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朗读是熟练掌握语言材料的基本途径,对提高人文素养起决定作用。《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实践,重视人文内涵的感染熏陶,避免繁琐的语言文字分析讲解,让学生根据课文特点及实际语言水平,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比如《荷花》一课,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教学时可采用感情朗读、品读欣赏等方法进行训练。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开放”部分,首先抓住描写荷花不同形态的语句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出了荷花开放的先后状态,从“白、嫩黄、展开、露出、饱胀”感受到荷花开放时多姿多彩的美,欣赏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同时,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读出文中语言文字所表现的轻重缓急,虚实浓淡,喜爱憎厌等,从中受到人文内涵的感染。
二、强化背诵训练,积累优美语言
当前,学生作文能力差,这是我们小语教师的同感。其实我们都感悟到:学生作文能力差之原因,一是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差,观察力不强;二是小学生积累背诵的语言少,虽认识到某些事物的特点,但是没有描述的语言。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道出了读书与习作的联系。《新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的阶段目标里,也强调了读背的重要性。它给每个学段阅读背诵和积累提出了具体目标,其目的是要求诵读优秀诗文,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积累优美语段,获得习作的语言材料。因此,加强背诵训练,增加优美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
1.针对实际,适量增加背诵内容。对小学生来说,背诵是一项主要的学习活动。古人云,“童子以记诵为能”。背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句式和写作知识,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意志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虽然存在着有待改进的问题,但总的来看,大都是名篇佳作,优美诗文,编排了许多名言警句,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文质兼美。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的前提下,应要求学生背诵,把它储存在大脑之中,丰富语言积累。
2.加强指导,形成背诵技能技巧。首先,要求理解记忆,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结构情况下背诵。其次,背诵应立足当堂完成,课后作好复习背诵,避免加重学生课余负担。再次,教给学生科学的背诵方法,如“理解背诵法”、“分段分层背诵法”、“难点突破法”、“默写强化法”或者采用自己喜欢的背诵方式法等等,通过背诵训练,形成技能技巧。
三、丰富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养
丰富语文实践活动,是深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1.丰富课堂语文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加强背诵的同时,可开展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如:①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发表感悟,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或者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和体验,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切忌引导学生形成标准的唯一的答案。②竞赛阅读,相互交流。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阅读面,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读后相互交流书中内容和感受,或者提出话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抓住观点,运用书中和现实生活感受到的论据加以辩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能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正确表达,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2.加强语文与其它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语文教材,包含了政治思想、数学、自然、音乐、绘画等知识,决定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相互沟通。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各学科知识加以有机渗透.合理延伸,使学生多层次、多范围、多角度地去感受,去领悟,获得全方位的知识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长期训练。因此,努力改进语文教学,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才能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