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如何助力学困生提高阅读能力--作者:郑南辉

如何助力学困生提高阅读能力--作者:郑南辉
                      广西靖西市新靖镇中心小学    533800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探索真理的欲望。”而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上语文课、做语文试卷简直是一件痛苦的事。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要先了解原因,然后才可“对症下药”。基于上述情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然就非常重要了。
一、从兴趣入手
对学困生,特别要注意把培养成功心理、强化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坚持对他们施行激励性评价,为他们创设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发起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想要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生性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让他们马上对阅读产生兴趣 ,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推荐;也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的美,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巨大的感染力;学习课文时,尽量在阅读上多花些时间,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带领着学困生,尽量多给他们阅读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一次次地肯定自己,从而慢慢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从方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只凭兴趣而毫无目的,这样是绝对不行的,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获。作为学习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
1、有针对性地阅读,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跳开”、“绕过”、“跨出”、“避让”与需要无关的内容,直接搜索有关的材料,决不在外围知识上去绕圈子。这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轻松地找到答案,从而获得成就感。但阅读时,不能断章取义,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
2、进行分类阅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归类总结,找到每一类阅读材料的阅读规律,以便在以后阅读同类文章时做到举一反三。一般情况下,我们对文章进行三分,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相同体裁的文章具有大致相同的篇章结构,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对文章体裁的了解。
3、进行计时阅读,就是看单位时间阅读文章的有效字数。这种阅读在于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尤其是对提高阅读速度很有帮助。快速阅读可以锻炼大脑反应能力,眼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协调性。这也是一种极有挑战性的阅读方式。可以要求学生将一篇文章多次朗读的时间准确率记录下来,通过对比来激励自己,挑战自己。
三、从习惯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正确与否将影响阅读效果的好坏。从日常观察来看,不少同学在阅读的同时小动作也特别多。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1、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避免阅读的盲目性。找那些能够吸引你并让你持续阅读的书。即使不是文学名著,让你对阅读充满欲望,这就是阅读的目的。一旦形成习惯,就是更艰深的内容你也会泰然处之。
2、要有严肃认真的阅读态度,精力集中,力求收获。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尽量选择那些经典的书籍、文章,独具特色的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的优秀文章。
3、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习惯是长时间逐步养成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绝对不行的,坚持每天至少抽出一点时间认真读书,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借口放弃。
4、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5、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和监督,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阅读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使行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总之,学困生的形成是多因之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必须经过一段漫长历程,也不是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与评价手段,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只要我们充满爱心,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学困生定会充满信心,不断进步,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