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靖西市新靖镇中心小学 533800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动手操作活动像是一架桥梁,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连接起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等,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约翰·杜威,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这一主张的提出,指出了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 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学科特点有别于语文和其他科目,枯燥的理论知识,抽象的逻辑思维,缜密的推理等等,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微弱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初学数学的孩子。因此,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解决了数学课堂的这一难点。比如二年级上册的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小棒,通过课堂中小棒的拆分,获得退位减法的初始原理,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好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由传统教学中的老师教,变为我要学,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除了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操作获得的学习能力。比如,帮助学生探究规律、形成技能、求异创新。例如二年级数学中角的认识这个内容。我是这样做的:
教学过程
(一)、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认真观察三角板上的角,想一想:角有什么特征呢?它的各个部分叫什么呢?
2、(课件演示)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边)
3、练习(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角有几个顶点?顶点是什么样的?角有几条边?边是什么样的?)
4、学生汇报。
(二)动手操作,画画角,巩固角的认识。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展示学生画的角)
2、指导学生画角(课件演示 “画角的方法)探究规律
3、学生动手操作,形成技能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
1、在刚才画角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做的呢?
2、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
3、形成顺口溜(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注意;先画顶点再画边)
在这个环节,我运用了动手操作的方法,加深了角的认识。孩子们在观察课件演示过程中,探究了画角的规律,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画角,形成技能。最后在小结中,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在画角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方法,求异创新,大家都得到了提高。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兰登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创造机会,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手,脑,眼,口,各感官参与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既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又发展思维,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这样的学习才真正的扎根现实,也才能运用于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