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628115
摘要:高中数学作为高中科目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对高中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重要影响。高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高中数学复杂、抽象,学生学习费时费力。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优化学生在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效果。素质教育背景下,搞好高中数学教学刻不容缓。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探究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高中数学教师通过着重选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便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掌握高中数学知识,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创建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将问题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借助提问和探究任务,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形成创造性思维。
一、积极创设情境教学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大。教师应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选取合适的生活素材,创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拉近学生与高中数学应用的距离。首先,教师应积极创建数学情境,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话题,组织学生探究生活实践问题,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题目内容,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用生活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当然,情境的创设,不能脱离教材,教师既要在生活中选取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与素材,又要在课堂中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到生活中、发散到问题中去,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形成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思维发展。高中数学教学,第一要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只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获取和了解知识。因此,在情境创设中,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教师应结合一些热点或现实中比较常发生的事情,亦或是组织趣味性的数学活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到创设的情境中,开发自己的思维,进而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需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实的数学学习资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声音、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进而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数学情境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发散思维,寻求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学会创设情境,以情境的创设引领思维,用生活素材激发求知欲,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二、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还是以单向灌输为主,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所以课堂教学积极参与性不高。为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中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改变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中,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抛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探索,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共同探讨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教师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数学题目,观察题目给出的条件,分析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根据题目特性寻求解决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二,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在实践中求证。当对题目有了整体的认识后就要整合各个条件,大胆猜想条件之间的关系,运用假设、猜想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
第三,教师应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激励学生寻求新的解题方法。学生探讨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外在表现,在与其他同学探讨时,学生才能明晰自己的思考方向是否正确,遇到问题应该如何下手。探讨的过程是智力表现,交流是发散思维,寻求突破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互动以及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多途径,教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固定的保守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进行“题海战术”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数。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针对性和普适性兼备。新型教学模式具有新颖、普适的特点,有利于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技术,将信息技术的优点运用到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课下延伸教学等等,增强数学教学的效率,比如当前较受欢迎的微课视频就可以实现信息与数学的整合,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放式的导入设置题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灵活多样地使用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状态下学习。其二,教师可以运用活动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其三,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给学生质疑、探究问题的机会和平台。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眼光来看待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四、及时整理思路总结规律
数学学习是非常讲究规律总结的,当学完一部分数学内容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以及解题方法的整理等。通过归纳、整理、总结数学知识点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将僵化的知识点灵活运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当然规律的总结需要配备相应的数学练习,学习了一定的数学方法,整理好数学规律后就应当大量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点的运用,体悟数学规律在数学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总结和归纳知识点的过程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高度重视知识点整理和归纳。
五、结语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创设数学情境,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赵万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信息化建设,2015(12):185-186.
[2] 潘明勇.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0):65-66.
[3] 李明君.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5):195-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