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作者:黄秋燕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作者:黄秋燕

广西百色靖西市新靖镇中心小学        533800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本文将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读为本,感悟文本;把听、说、读、写相结合融入教学中这几个方面谈谈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   结合学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对于动画和绘本故事更是有着强烈的认知欲望。基于这样的学情,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读绘本故事的方式引入课题和进行阅读教学,往往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小熊住山洞》一课中,以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动画片《熊出没》为课题的情境导入,使孩子们在欢快的气氛中了解课文主要人物——熊的生活习性,从而导入课文阅读,这么憨厚可爱的熊,为什么要住在山洞里呢?带着问题,进入本课文的学习。而视频中熊大熊二的憨厚形象,和课文中舍不得砍树造房子的小熊一家正好吻合,除去了传统课文阅读的枯燥性和机械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融进课堂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以读为本,感悟文本

“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出的明确要求。一篇课文的阅读,先从通读课文入手。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识字量有限,要通读一遍课文也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提出教学目标之前,先让学生学会通过拼音读课文生字新词,再会读会认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去读课文,这样降低了读课文的难度,也增加了孩子阅读课文的自信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品读感悟,有感情的读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文本的情感。如在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中,让学生在通读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从对话句子的符号中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如,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要飞那么远吗?让孩子多次朗读,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同时,体会青蛙自以为是的态度。还有小鸟的回答,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感叹句的朗读中体会天空的大和宽。在教学中,以读为本,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体会了课文内容,同时情感得以升华。

三、   把听、说、读、写相结合融入教学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这就是重“文”轻“语”,重“读写”而轻“听说”。近几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听说训练纳入教学目标,摆到了与读写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是语文教学规律的回归,为我们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指明了方向。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更是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融合。

在听的方面至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听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文朗读或者老师范读,这样有利于记住课文内容。第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专心听同学发言,让学生通过听学会交流。说的教学,注重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强调说一句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葡萄沟》一课中,学生在回答问题,葡萄沟中的葡萄有哪些颜色?这问题中,不仅说出课文的句子,还加上了自己想到的葡萄可能有的颜色,这种发散式的说话题型,多创设多鼓励孩子们说,这样就为写话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强读的训练,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低年级的阅读重在读和积累,孩子们在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中积累大量的词语和句子,还有一些古诗词,才为将来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读,读课文,读课外书,读有益的报刊杂志,只有这样,才能在写的时候做到了“下笔如有神”。

总之,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兴趣引导,以读为本,在教学中把听、说、读、写相结合,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