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农村小学课程整合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作者:李立

农村小学课程整合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作者:李立
                         贵州省盘州市鸡场坪镇大梨树小学  553526
摘要:农村小学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满足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改革方向。多年以来农村小学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还没有取得非常有效的改革成果,课程整合改革教育任务任重而道远。本文将针对农村小学课程整合化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课程整合效果的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教学标准,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效发展和进步而作出贡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程整合;实践现状;策略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准,指导我国在开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模式,然而在此管理模式下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门类较多,同时教学内容在丰富的情况下存在着学科交叉与重复的现象,这种现状严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负担更重,不能有效的满足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因此为了进一步突出学校的特色化课程,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系统梳理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开展课程整合,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评价体系以及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在不断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完善课程整合,为实现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教学标准而作出贡献。
一、农村小学课程整合改革的实践现状
(一)课程整合目标定位不明确
我们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定位课程整合的目标,课程目标即通过教学要能够实现的标准和目的,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但同时结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又要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系统科学的引导下所设置的课程目标应具有持续性和递进性,从而以课程目标为指导实现学生在不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向着目标方向前进,从而获得丰富的教学成果。现阶段很多农村小学在开展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区域文化、地域文明以及学校文化进行定位,同时结合各学科中对于学生进行知识技术、道德思想、美育等多项素质的培养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然而在实际的目标制定时却存在着目标制定不明确不具体、不能充分体现教学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现象,导致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目标的趋向性不明确,从而导致课程整合后的目标性不突出,缺乏了课程目标的指导性作用,因此严重影响了课程整合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
我们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充分注重所设置课程的整体性,课程整合通过整体性的原则实现各学科的综合教育意义,只有在充分满足整体性原则的情况下的课程整合,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然而现阶段很多农村小学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所设置的课程过于注重乡土文化,过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彼此独立,而无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很难达到效果。例如有的学校过于注重对综合实践、体育、美术、音乐、乡土艺术等相关课程的的整合,而忽略了对学生所要学习的基础文化课的整合,导致各学科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向着同一目标方向前进,课程整合的过于片面化影响了教育效果。
(三)新课程资源开发不充分
农村小学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充分的借助于乡土文化以及区域特性开展,然而在进行新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课程资源单一,课程资源编排随意的缺点,影响了课程整合的教学效果,例如部分小学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受到原有教材学科本位的思想局限,不能充分的结合原有的学科教学内容与乡土资源设置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局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广阔度。还有部分学校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对于课程资源安排较为随意,不能充分的结合学期教学目标、年度教学目标以及综合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在混乱的教学内容引导下使得学生的学习杂乱无章,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农村小学课程整合策略
(一)目标细化指导课程改革
我们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农村小学课程整合时进行目标细化从而为课程整合提供指导方向,可以使课程整合目的更加明确,整合效果更突出。首先课程目标应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需求制定,满足各学科的一人要求同时达到,同时在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课程目标的设置应注重整体性原则,在课程整合以后是各科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在各学科目标实现的情况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综合目标的引导下体现出综合能力的进步,从而实现课程整合改革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进步的长远教学目标。
(二)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间的整合
我们在充分运用各项优秀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一方面应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各学校的优势资源是学生的单向课程学习效果得到全面的提升和进步。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打破各学科的限制,制定统一的目标和主题,从而引导各学科在课程整合的环境下沿着同一方向前进,为实现教育的统一目标而共同奋斗。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都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目的,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不可少,因此针对这些课程进行体系的完善,使各学科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又能够融合进步,共同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资源。
三、结束语
农村小学课程整合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小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首先应制定统一的整体性的整合目标,然后充分的利用区域资源自然资源乡土资源,制定多样化的学科内容,使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从而为统一的教学目标而作出贡献,使农村小学课程教育系统更加完善,教学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肖其勇,郑华.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2):69-74.
[2]张海英.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研究[J]. 学周刊,2017(18):168-169.
[3]岳玉荣,杨昭.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整合的探索[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03):61-64.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