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作者:杨娟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作者:杨娟
                                             四川省南充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    637000
摘要:作为小学生理解、逻辑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教学目的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发数学教学工作者的日渐重视。当前,小学生精力不易集中、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等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对策
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应用一定教学手段,在一段时期内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任务的系统化过程。当前,经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普遍认为教学难度低,未能从根本上引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视,实际教学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有益帮助。
一、提出启发性数学问题,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就活跃数学课堂氛围引发重视。在诸多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学手段中,提出具备探究性、兴趣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是营造轻松、高效数学课堂氛围的有效之举。鉴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提出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和带动课堂氛围。
以小学数学教材中“圆柱与圆锥”一课为案例,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相关物体进行启发性提问,例如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在超市购买的易拉罐饮料是什么形状吗?”“如果沿易拉罐侧面直线剪开,又是什么图形?”等,通过上面的问题,学生们会作出一些不同的回答,也许有一些学生回答的并不准确,这时候教师不应急于评判,而是继续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正确的答案,与学生互动或者安排小组讨论的方式,活躍数学课堂氛围。
二、转化问题已知条件,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借助问题的转化,锻炼学生的数学转化思维。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各类需要小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公式,但是枯燥的数学公式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一次性消化理解,增加了记忆的难度。对此,教师可通过转化数学问题的已知条件为未知条件,帮助学生灵活理解公式原理,从而强化其逆向思维、换向思维能力。
以小学立体几何图形体积计算为例,像正方体、圆球等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很容易掌握和记忆,但是面对另外一些不规则的立体几何图形,学生一时半会难以理解和记忆。例如铁块或者其他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有效转化问题已知条件,让学生学会换向思考,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进而成功解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铁块装入其他规则的立体几何图形容器内,装满水后,渗出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铁块的体积。还可通过加工的方法,让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变为规则的几何图形,例如将铁块加工为圆球等。转化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换向思考,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进而通过探究与思考得到问题答案。
三、借助多媒体信息手段,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传统理论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要求,这样只能加剧学生被动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现状,无法提升教学有效性。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图文结合的多媒体动态信息手段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丰富的应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可多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的信息呈现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获取数学问题的关键信息,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以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中“组合图形如何计算面积?”的问题为例,当小学生在思考相关问题时,教师就可将相对复杂的组合图形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借助多媒体画面的可视化引导,学生能快速得出解题思路。面对这样的问题:某小学新建了一个椭圆形运动场,只知道运动场由一个宽8m、长12m的长方形和两个半径3m的半圆组成,问这个运动场的面积是多少?如何求得题中运动场的面积,学生需要思考其组成部分的图形面积的总和,这时候不得不借助绘图或者多媒体信息手段。在求解这个运动场的面积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运动场的图片,通过直观的平面图形展示后,学生很快可分步结算处构成运动场的各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相加后得出最后的面积总数,轻松解决计算问题。
四、构建生活化课堂情境,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构建学生日常生活常接触到的情境,消除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陌生感,让学生知道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积极探究数学问题,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成功解决各种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以小学数学“小数的乘法运算”一课为例,教师可通过超市购物的生活化例子,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商品价格和理财:小齐的妈妈让他去楼下的文具店购买作业本和铅笔,总共给了小齐10块钱。到了超市,小齐看到货架上的作业本5毛线一个,铅笔3毛钱一支。如果小齐想买6个作业本和10支铅笔,请问小齐的钱够吗?小学生在解答这个应用题时,可与自己实际生活中购买文具的经历比较,一支铅笔3毛钱,10支铅笔一共是0.3×10=3元钱;一个作业本5毛钱,6个作业本一共是0.5×6=3元钱,铅笔和作业本加起来便是3+3=6元钱,小齐有10块钱,是完全够的。如果将上述问题情境换为买菜、买玩具等,小学生都可通过自身类似的购物经验认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深刻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小学数学能否实现新课改目的。在不断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今天,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为锻炼学生的逻辑、理解和创新能力提供保障。本文基于此,就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了对策方面的研究,力图帮助小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再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汪胜奎.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144-145.
[2]李燕.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若干思考[J].年轻人.2019(14):113.
[3]杨念.小学生数学发展性学力的培养与提升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77.
[4]张倩.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7.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