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红旗小学 561501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学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小学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性为主要依据,从利用汉语言文学,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利用汉语言文学,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利用汉语言文学,帮助小学生阅读识字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 汉语言文学 应用型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才的竞争变得日渐激烈,小学生想要在未来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可以展现出一个更好自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激起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本文针对小学汉语言文学应用型教学进行深入分析。
一、利用汉语言文学,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汉语言文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文学品质的培养[1]。汉语言文学中包含许多古代的传统文化,因此,在讲解汉语言文学时,教师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激起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把相关内容播放给学生们,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使学生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的内涵,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语言的魅力。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创建问题情境,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合理推测和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对学习古诗的方式进行回忆,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首古诗进行研究。最后教师指引学生对古诗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用自己话把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并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汉语言文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利用汉语言文学,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在小学阶段,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不够成熟,对待事物时,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2]。而且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学,提升学生的到的品质。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其中有很多关于道德教育的古诗词,并且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可以指引学生对每句古诗词进行理解,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可以更好对汉语言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情境表演,从而加深对汉语言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一年级上册《司马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个读书会,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该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司马光从小有大智大勇,与众不同的少年英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从小就具备仁爱、勇敢与智慧的人崇敬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活动,如让每个小组阅读一篇同本节课有关的文章,并让其探讨该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是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会学生勇敢,要有智慧、有仁爱,这样才能受人崇敬,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如此将一些简单的道德知识教授给学生,不但能够约束他们的行为,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理念,加强道德自律精神,相对的教育效果要更甚。
三、利用汉语言文学,帮助小学生阅读识字
研究学者认为教学生识字主要是为了让其可以学会阅读。学生智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越高的学生,其综合发展越高[3]。而汉语言识字具有字不离词和词不离句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汉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语言环境情境,并把汉语言词汇引入其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汉语言词汇的掌握和理解。汉语言字词的出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根据课文内容顺次出现、课文中占主要地位的汉语言词汇、结合讲读时间提出汉语言字词、理解课文以后出现汉语言字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和汉语言字词进行结合,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识字。
例如,在讲解《尧帝凿井》时,文中“连续”、“继续”、“着急”等词语,教师可以把其应用到句子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并且深入挖掘汉字本身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识字时不再畏惧,而是充满乐趣。汉语言文学属于我国中华民族的经典,其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因此教师需要指引学生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习汉语言字词,从而更加热爱汉语言文学,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加深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合理有效的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文忠.关于小学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6(36):60.
[2]齐凤贤.小学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01):244.
[3]雷玉莲.小学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J].新课程(上),2015(07):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