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抽象、难懂的一门学科。对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学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字:积极性;兴趣;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以往的教学模式也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教学思路,针对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以及对事物好奇的特点进行教学,从好奇、发现、思考来入手,活跃课题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一、好奇
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是小学生普遍的共性,如何把这个利用起来,对于我们吸引学生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多用模具或者数字对媒体把课本内容形象具体化。比如讲多边形的稳定性的时候,拿一个四边形与三角形的模具。给学生分组研究,这些是什么?像什么?有什么用?让学生们讨论。然后分组抢答,是什么,像什么,有什么用等等。让学生们分组竞争,小学生的这个阶段里都是渴望在同伴中突出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
二、发现
第一步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后,再继续抛出问题,四边形的模具与三角形的模具那个更稳固不宜变形,并让每组的同学拍出代表上讲台进行演示。得到统一的结果后,再次让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抢答关于生活中或者教室里寻找在哪里都能看到类似的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结构?
三、思考
在经过两轮讨论以及抢答后,此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已经比较高,在此时,老师进行最终讲解,把课本中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转述出来,并告诉学生们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在提问学生现在你们知道三角形与四边形那个更稳固么?这个时候学生们绝大部分都能回答,此时学生心理会有极强的自信心,平常学不会的现在突然那么简单,而且又有趣。
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的往往不是内容。而是如何安排并调动学生想学、好学的积极性。内容是枯燥无味的,但是我们能用其他的方法曲线救国,多利用现年龄阶段学生的多动,好奇,好胜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安排一些竞争类、抢答类、互动类,的分组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让孩子们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而不是一味的强调纪律,压制孩子们的天性去学,这样反而会起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