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州市第三中学 561601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高中教学体系结构的调整以及教学理念和教学重点的转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数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其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解题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良好的解题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障,而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则应当顺应新课程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十分复杂庞大,且理论性知识过于抽象和晦涩难懂,加之学生缺少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解题技巧,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逐渐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解题能力上转移,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数学授课,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解题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
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转变理念,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对高中数学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质疑与探究,与学生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达到思维发散的目的。
2.合理教學设计,引导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是日常教学工作的主要部分,教学设计可以显著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将数学的思想融入到知识点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新知识[1]。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1.结合新课程数学试题特点,把握解题能力培养方向。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高中数学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都做出了调整,但是在基本知识点和教学框架上没有太大变化[2]。新课程改革强调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实现创新教学目标,我们结合课改的背景的试题内容和侧重点变化可以看出,当前的高考数学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会出现部分“难题”,但是从本质上看,还是没有脱离教学框架。因此当前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还是应该以学生的基础夯实和技能提升为基本方向。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1,0)作为圆心且与直线mx-y-2m-1=0相切的圆,其中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上述例题考察的知识点主要就是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圆的方程。针对这类题型教师就要强化“已知圆的圆心,求半径”的基础知识技能,启发学生连圆心做出直线的垂线,然后求圆的半径。
2.明确数学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促进学生规范意识的形成。良好的规范意识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保障,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要注重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规范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维意识基础[3]。例如:在《直线与方程》的教学实践中,对于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以及直线的方程的相关知识,首先要熟练掌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求值公式以及相关的定理,“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是A(2,3)B(1,-1)C(-1,-2)D(-2,2),求四边形ABCD四条边所在直线的斜率。”首先明确斜率概念以及公式,两点P1(x1,y1),P2(x2,y2),x1≠x2,斜率公式为k=y2-y1/x2-x1,然后进行四边形四条所在边的斜率求值。
3.通过合作探究进行数学解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同一道数学题目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题思路和看法,甚至有些时候学生的解题思路比教师的教学思路更为简便,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和解题思路的共享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意识以及良好的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以及体积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复杂的空间几何体体积与表面积求值问题,就可以将数学题目交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这类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求值问题解题方法和思路并不是单一的,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解题能力。
4.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巧解题目。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之一,它将数量与图形融为一体,让抽象晦涩的题目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为解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降低了题目难度。图形往往能够强化结论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揭示数据的几何意义,将解题的突破口展现出来[4]。例如数轴的运用,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最好的例子。当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范围时,即使求出了两个与x轴的交点,也不好判断是落在交点之间还是两端,这时就可以将图形画出来,其数量关系便可以一目了然的判断出来。还有经典的“小虫爬过的最短路径”问题,只要将圆柱体展开为矩形,再连接对角线,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就可以很直观的发现最短路径。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极大的方便了题目的求解,当拿到题目无从下手时,不妨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尝试。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已逐渐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意识,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注重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知识体系的归纳总结,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声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华少年,2018(23):138
[2]于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下),2018(07):49
[3]冉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高考,2018(05):121
[4]袁广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