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探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研究方法--作者:崔向杰

探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研究方法--作者:崔向杰
                                 贵州省盘州市第三中学    561601
 
摘要:物理这门学科比较的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导致物理学习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没有掌握有效的物理研究方法,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所以必须要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改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上的培养,激发出主动探索研究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等效法、类比法、比较法、概念分析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有效研究方法,促进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主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研究方法;应用
在提倡发散思维的今天,如何使学生能较容易的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点、把握其重点,进而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对于中学物理教师来说,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就整个中学物理来说,大致分为力、热、声、光、电和磁这几部分,虽然各部分所讲述的内容相对独立,但就其研究方法而言却是相互统一的。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等效法
等效法又叫“替代法”,是利用一個物体的某一物理性质与另一物体在这一物理性质上效果相同的特点,从而加以替代的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问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没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这种科学思维方法不仅在定义物理概念时经常用到,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等,而且在分析和设计实验时也经常用到。如:将一个9欧的电阻替换4欧和5欧串联的电阻,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不变,说明一个9欧的电阻与阻值为4欧和5欧串联的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等效的。
二、类比法
类比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概念的引入、结论的得出等。比如,在学习“电流的形成”概念时,我们将电流类比水流,从而引入了电荷定向移动的道理;而在学习“电压”概念时,我们又类比了水压。通过类比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较为容易的入手,使概念明确、浅显易懂。
三、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将几个内容或思路相近,但各自却又具有不同特点的物理量或原理进行比较,分别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地进行研究。比如,在教学将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进行比较等等。通过比较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对问题看得更为细致,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
四、概念分析法
概念分析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相关物理概念作为标准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正确结果的方法。运用此法时,要对物理概念理解透彻,弄清楚概念的适应条件和注意事项。在电学中,我们对摩擦起电概念、电流的形成概念、电压概念、电功的概念等都必须能有个深刻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题目中出现的相似、相异的地方进行辨析。
五、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最常用、最能体现科学探究性的一种方法,也是近几年中考物理实验的重点内容,是值得反复总结的一个方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当被研究的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为了探究其中某个因素对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的方法。比如,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等等。在电学中,“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础和重点,学生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电路的基本部分,为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教材安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涵盖了探究的7个要素。其中重点是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方法来设计整个实验,明确用什么方法保证什么物理量不变,用什么方法改变什么物理量。
六、转换法
有些物理现象直接通过感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很难直接进行观察测量来认识,于是我们通过它所产生或表现出来的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的一种方法。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间接的反映了大气压不但存在而且很大。在电学中,研究摩擦起电的小实验中,通过观察被摩擦的玻璃棒能吸引小纸屑来判断;研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而间接反映出来的;研究电磁铁的磁性,是通过它吸引铁钉的数目多少来判断等等。在电学中有很多电现象很难直接看到,或是在用电安全的前提下无法实验,比如“焦耳定律”产生的效果,就可以用温度计、细玻璃管或火柴点燃的先后来发现。
总之,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使教学逐步从“应试意识”向“发展意识”转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入开展学习研究。对于这些有效的研究方法,我们应当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它的思想内涵,在分析处理具体问题时灵活运用,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发现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大忠 . 初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方法的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7(05):42.
[2]朱春云 .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J].科普童话,2015(10):85.
[3]刘新林 . 浅谈初中物理研究方法[J].读书文摘,2016(08):70-71.
[4]陈瑞祥 . 初中物理常见科学研究方法浅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05):120.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