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田家学校 425700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希望借助于它开拓语文教育的一个新场域,跳出教学惯习影响,强化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从而达成更为丰富而有效的语文课程目标,变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变革。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学一线并没有出现语文课改期待的轰轰烈烈的综合性学习改革热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分析了影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因素,并就如何更加有效的实施和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策略
一、影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因素
1.教师素质欠缺。教师队伍没有得到有效武装,一方面由于职前教育的缺陷,教师没有经历和体验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语文综合性学習缺乏认知基础;另一方面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属全新的教学内容,其实施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完全不同于既往的语文教学,面对一个陌生化的教学领域,教师望而却步,深感乏力无助。
2.“泛语文”和“唯语文”的实践混淆。教师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常有一种怪现象:超越教材、融合多科就可能热闹有余,语文内涵不足;固守教材,又展不开手脚,易导致狭窄僵化。这种实践偏差通常称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泛语文”和“唯语文”。所谓“泛语文”是无原则、无限度纳入非语文素材,“综合”无底线;所谓“唯语文”则是一种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主导下的语文智育至上的教学行为。前者故步自封,死盯语文的“一亩三分地”;后者海阔天空,忽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特性。拎不清“唯语文”和“泛语文”的关系,说到底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的度。
3.评价无力下的应试化操作。在课改向纵深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恰当的评价方式的导向价值和推手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因为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体验性等现代學习特征而成为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载体和路径,它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实践能力和发展创新精神。因此,对它的评价应该不同于习惯上以书面考核为手段的终结性评价,而是一种更注重过程的表现性、多元化和个性化评价。但在实践领域,应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科学化评价显得疲软无力。根本原因是这种评价并不能直接作为筹码提升学生在评优与升学选拔中的胜算率,因此,人们普遍更看重体现为考试内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愿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试博弈中下功夫,即以应试化的训练来代替实实在在的主题活动实践过程。
4.城市化取向下的农村不适应。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的适应性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为此,课程在体现国家意志的同时,也要给师生留下自主创造的灵活空间。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是最具包容性的师生创生语文课程的大舞台,师生围绕活动主题,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融入地方文化资源,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化方式发展形成语文素养。但由于主题框架的既定性,尤其是主题取材的城市化倾向,使本应鼓励差异化实施的综合性学习失却了兼容性特点,农村学生面对诸如“戏曲大舞台”“背起行囊走四方”等高、大、尚(时尚)的综合性学习只能望洋兴叹。或许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地方性课程资源通过渗透也可以有机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要依靠教师较强的课程创造力和课程执行力。
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实践指导力。实践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特征,没有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教师的实践指导就没有高质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着眼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价值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统编版在端口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有效落实最终在教师,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指导力是根本出路。为此,一要提升教师的实践意识,摒弃“去实践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试操练,关注语文实践与当代文化生活的关系,专注于学生立命立身的语文必备品格和關键能力培养。二要不断完善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所需的实践知识。语文综合性学习往往涉及策划、调查、访问、写报告、办报办刊、辩论演讲等校园文学文化活动或社会参与活动。与之对应的学习方式是交往性学习、操作性学习与体验性学习。因此,教师应不断储备和发展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以服务学生实践之需。三要着重发展教师的实践情境应对能力。语文实践的真正发生离不开特定的真实情境或虚拟情境,从根本上看,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实践情境应对能力主要指教师指导学生应对复杂问题情境、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内容包括“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其任务合理安排、活动顺利推进、成果形成和发布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及时跟进和适时指导。
2.科学评价,注重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系统性学习过程,即便综合性学习整体效果不甚理想,对学习过程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也会有巨大的收获,只有在做好各方面学习细节的基础上,才能共同推动综合性学习产生好的成效。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应该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语文学习观念,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注重过程和方法的良好习惯,在做好团队配合、积极创新、善于实践等工作的基础上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效果,使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愉快成长。在对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中要突出“四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加,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化,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商。
另外综合性学习的材料和内容以及实施时间还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互动,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新的突破,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动学习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等,并且还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有效实施综合性学习方法,不断推进教育体制的顺利发展,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维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课外语文:下,2017(6):53-53.
[2]姚维萍.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J].读写算:教师版,2017(34):193-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