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老师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好方法--作者:冯雪茹

老师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好方法--作者:冯雪茹
                               新疆阿克苏阿瓦提县第二双语幼儿园      843200
在幼儿园,老师教育幼儿诚实、勇敢、不怕困难就能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幼儿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不挑食,按时睡觉,就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教育幼儿上课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就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幼儿的生活、健康、学习,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都非常重要。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老师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好方法:
一、运用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幼儿模仿能力最强,他们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相当一部份是模仿他人而形成的。老师可以对幼儿的习惯进行培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可以向幼儿讲述一定的习惯准则,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还可以引导幼儿看图片、看图书、玩情景表演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相互谦让,文明行为的良好的习惯。
2、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在幼儿面前,老师要了解幼儿心理的真实想法,让幼儿亲近老师,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和老师交流。这样才能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紧靠一次活动,一个游戏,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认识到实践、从习惯到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幼儿的自尊心和独立性,不简单粗暴指责幼儿,要耐心听幼儿谈话,和幼儿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保持与幼儿之间亲密的关系。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幼儿,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对不良倾向给予纠正,并不断的强化和巩固,这样才能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老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之中,教育幼儿文明愉快的游戏,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让幼儿懂得团结合作的优越性。比如:幼儿在玩拍皮球、跳跳绳、踢沙包的小型游戏过程中,老师要教育幼儿不争抢活动器械。当幼儿出现相互碰撞的现象时,有的幼儿会不小心摔倒,老师可以教育幼儿主动地去帮助他们,把摔倒的幼儿扶起来。在幼儿练习攀登、平衡的游戏过程中,遇到胆小,担心自己摔倒,不敢大胆玩耍的幼儿,老师要鼓励他们不要害怕,有老师做你们的保护伞,摔倒了,也不要哭,继续进行游戏。幼儿在玩滑滑梯、荡秋千、跷跷板的时候,老师可以教育相互谦让,排好队,不推也不挤,保持良好的秩序,轮流玩耍。幼儿通过玩游戏,既建立了和老师之间的亲密关系,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4、在生活区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给布娃娃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穿脱叠衣服,玩我当“爸爸和妈妈”的游戏。游戏结束,收拾玩具时,老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幼儿说:“玩具累了,要休息了,请把它送回家,好吗?”老师用这样的口气和幼儿说话,幼儿很乐意接受,幼儿就能自觉地把玩具送回家了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亲身体验,动手练习,大大提高了自我服务能力,然后老师让幼儿在早晨来园,午睡起床之际,让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竞赛,老师再次鼓励。一种良好的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和自觉收拾玩具的好习惯在幼儿身上渐渐得到了升华。
二、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班上,每个幼儿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没礼貌;有的不团结友爱;有的挖人、咬人;有的没有整理玩具的好习惯;有的在区域活动中不会分享玩具;有的吃饭慢、贪玩,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老师首先采取了每天竞选值日生的活动,由幼儿自己来选,然后举手表决,最后老师来总结。对于没选上的幼儿老师给予鼓励,争取明天当选值日生。幼儿为了做值日生工作,努力纠正自己的不足。虽然一下无法改变自身的弱点,但却深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都愿意做一名行为良好的好孩子了。
2、在一日生活中,有的幼儿排队上上下楼、喝水、吃点心洗手,总是喜欢插队,推推搡搡;有的幼儿,做什么事情都安静有序,不推也不挤,认认真真地排队。老师就把这些视频拍下来,让幼儿观看、自由讨论,哪些幼儿表现的好,那些幼儿表现的差。幼儿在视频中看到自己不好的行为,羞的脸都红了。老师给表现好的幼儿,贴上小红花。通过老师不断的强化训练,幼儿渐渐地做到了干什么事,都要养成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再则,对班上不讲卫生,不愿意剪指甲幼儿,我每天在吃饭前给幼儿讲一些关于讲卫生的故事,定期检查幼儿的指甲。幼儿之间相互比较,加之教师的教育,不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改进。3、在一日生活中,针对幼儿吃饭贪玩、不专心、挑食的毛病,老师要进行正面引导,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掉吃饭挑食、偏食的毛病。比如:亚西尔是班上一名民族小男孩,他个儿长得矮小,吃饭时,看到肉、鱼就摇头“我不要”,每次老师给他碗里打的肉和鱼,他都要挑出来不吃。根据他的情况,老师跟家长进行了多次交流,发现造成他吃饭不好的原因,与家里老人袒护有很大的关系。于是老师在娃娃家游戏中有意让他当“厨师”给“客人”烧鱼、炒菜,让他自己体验,只吃蔬菜,不吃肉、鱼,这样会长不高,长不胖。在吃饭前,老师让班上吃饭好的幼儿给他做吃饭表演,来激发他的食欲。他看了几次后,向老师表示“老师,我也要吃肉、鱼”。当他把饭菜吃完,没有挑出来,老师就表扬他,奖给他红花、糖等。经过老师的教育,自己的努力,一学期下来,他吃饭好了,明显长胖、长高了。可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多么重要呀!
三、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幼儿,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上,老师组织幼儿开展“我长大了”穿脱衣服的自理比赛,幼儿为了参加比赛,进行了有目的练习。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的不足,也看到其他同龄孩子的自理状况。回到家里,家长每天都让幼儿自己练习穿脱衣。家园配合,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老师把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及表现定期向家长汇报,家长配合老师及时进行纠正家长与老师的教育一致,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在园内、园外受到一致的教育,同样也能让家长看到自己的教育得到的结果,使其获得了成功感。也增添了家长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信心。
3、在家里,让孩子帮助父母洗水果、拿杯水、拿拖鞋。吃饭时,练习分发碗筷,饭后收拾餐具、擦桌子。家里来客人,给客人倒茶,请客人喝水。双休日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收拾自己房间里的玩具、图书。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幼儿养成勤劳做事的好习惯。
4、在家庭中,个别家长说话比较粗鲁。为了教育孩子,父母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楷模,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同时要让幼儿坚持使用礼貌用语,这样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总的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两日就能见成效成功的。作为老师应该通过细致地观察、耐心地工作,真正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针对这些不同的特点进行有的放失的教育。对正确的行为习惯进行表扬,对不好的行为习惯进行纠正。促使幼儿从小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长大当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