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让生活融入数学  让学生创新发展--试谈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作者:朱奕青

让生活融入数学  让学生创新发展--试谈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作者:朱奕青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华世纪城小学             710065
    
  随着学生学段的升高,知识的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进入四年级,班里有部分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遇到了困难,失去了对数学学习原有的兴趣,害怕数学,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数学离我们孩子的生活实在太远了。我们书本上的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公式等,常常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中便缺乏体验、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将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生活化,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
  因此,本学期,我制定的校本教研专题便是《让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创新发展》。这一学期,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和尝试: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学生每天面对的都是多彩的世界,如果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多彩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就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教学中,我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创设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和理解数学。
  例如在教学《购物小票》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时,我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并收好购物小票,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在教学中,我选择了学生中有代表性的购物小票,以班里某同学去超市购物的情境作为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练习巩固环节,我们还模拟了超市购物,收集学生中的购物小票,再进行计算核对练习,以此巩固课堂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了: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作为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教学资源,挖掘其中的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从教材中挖掘资源使数学生活化。课本中的部分应用题,呈现的都是一些简单化、典型化,甚至理想化的题目,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趣味性不强,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要主动架驭教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收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补充替换课本中例题或习题,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来适应教学的需要。比如小数除法单元求近似数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去尾法进一法这类问题,这部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但课本只是以课后题的形式呈现这两类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将课时做了适当调整,专门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解这两类问题,从练习参考书中找来了很多这方面的题目作为例题和练习带给学生,这些题目都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归纳出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两类题目的特点,并且还举出了生活中很多这类问题的例子,教学效果非常好。
  再如,复习小数乘除法这部分内容时,我出了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根据算式设计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积极动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编写应用题,有的还会把自己和好朋友编如其中,让人觉得很亲切,真实,趣味无限,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也是一种深化。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题型,促进学生个性学习,鼓励创新。如“设计最佳方案”、“买票中的数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走进生活,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通过对学生所处的环境的关注,从中挖掘与学生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应用过程中,不断自我拓展、完善其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
  比如在教学本学期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一课时,我就提前布置了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小数的预习作业。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小数的产生的过程。新课开始,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读商品标价理解标价的意义和测学生的身高等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情况人们便想到了用小数来表示,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接下来学生交流自己提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各种小数,对小数的认识更加广泛和深入。
  再如第二单元图形分类一课,在课堂上讲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之后,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去发现一些生活中利用这两种特性设计出的实物,以体会这两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二天课堂上交流时,因为有了用心观察和体验的过程,学生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发现,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的“有用”。
  三、回归生活空间,解决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数学
  数学教学,归根结底还是要学会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或教室的长与宽,并求出面积。这样,让学生把课内外知识紧紧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有利工具,进而提高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生活中的无数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数学将不再抽象难懂,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充分体验数学的生活应用,使数学知识内化到学生的生活当中,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