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作者:郑伟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作者:郑伟
四川省安岳县自治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42300
 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呼唤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择和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创新素质,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教学的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重过程,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重应用,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重体验,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经历思想情感体验的变化,激发创造热情;重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100%的学生得到最佳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取得高质量的效果。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突出:立足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体验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倡导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的这些理念促使广大一线教师对以前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和总结,借新课程改革的良机,更新教学思想和转变教学观念是当前教师面临一个重要任务。
 二、研究性学习的运用方法。
   (一)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征之一。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堂的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例如在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我曾这样设计问题的情境:
有A、B、C三户人家,现要在他们之间挖一口井,使得这三户人家到这口井的距离都相等,此井该挖何处?请你画一画,说一说。
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讨论和猜测。接下来很自然得到:此井应挖在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上。但该圆的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呢?教师的追问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也导出了课题,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被激发,画图、思考、讨论,也有些学生仔细去看教材。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具有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
 (二)培养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是由师生在多项合作中进行探究,合作是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目的。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恰当的形式是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师生围绕一个主题(即本节课的课题,通常由一个或一组尝试性问题体现出来)开展讨论。可以个人准备、自由发言,也可以分组讨论、准备、派代表发言,也可以分配指定人“主讲”,大家进行评论质疑。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着重挖掘数学自身的规律,用于启迪学生思维,挖掘数学美的因素,使数学富于情趣,富于激励性。师生共同参与,安排好每项教学措施,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一种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他们在简化的、理想的形式下,亲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在这个意义下,课本是剧本,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在这样的课堂上,洋溢着宽松和谐的气氛,探索进取的气氛,不同见解的争论质疑,多种信息的传送反馈。学生在“知识市场”上吸取知识,交流见解,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例如在 “角的度量中”,我先请同学们试着量∠AOB的度数。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后,相互交流度量方法。由于我出示的角不是水平放置的,因此方法比较多。
在各组代表发言后,由其他同学自主认同或者反对,教师适时追问有关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方法:“点点重合、边线重合、看位置。”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为主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做所有的事,也不可无目的地放任学生合作探究。应及时给予方法指导,进行活动调控,保证学生始终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从而每个人都能参与其间。
(三)动手操作,实践探索
动手操作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生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结论,理解教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研究性学习在很多情况下,均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动手中尝试。通过画图、测量、实验、操作、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剪、拼等活动,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了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动手实践,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差生”有所收获,数学优秀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发展创新精神,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在初一数学教学时,我要同学们收集有关0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进行学习;又如问题:长2个单位,宽1个单位的砖若干块,现要砌成了3个单位,宽4个单位的矩形墙,你有多少种不同的砌法?在课上设计并汇总;课上用长方体实物切出各种图形的动手操作;太阳光照物体影子的形状的实际观察和理论画图等教学。
开展动手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合理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十分淡薄,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师不能简单、一刀切地将教材中提供的课题掷给所有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认知差异和兴趣爱好,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所处社会环境及家庭背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设置结合学生实际的研究内容。
如学习认识几何体时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为什么酒瓶、热水瓶、饮料中的易拉罐、矿泉水桶等容器大都是圆柱体的?这些容器为什么设计成圆柱体的形状?它们有哪些优点?圆柱体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比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商家是如何选择易拉罐的形状、大小的?等等。这样课题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又紧紧围绕着数学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设计中的重要性。再比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的知识后,结合我校的各个小花坛,让学生去研究从数学美的角度设计花坛布局的方案,让学生充分体会平移、对称、旋转的几何知识在建筑标志中的设计应用,通过对美的欣赏,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五) 研究性学习的操作与实施
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全班集体研究三种类型。一般而言,小组合作研究是最有效的,最基本的,也是用的最多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A、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组织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B、实践体验阶段。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加工处理信息,展开小组合作和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与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多种形式的成果。C、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或口头报告材料。学生可以用研究报告、招贴画、角色扮演、学术报告、研究过程中收集起来的资料、照片等作品和各种记录的展示、包括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每次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学习体会等所有与课题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的"档案袋"等各种形式展现研究成果。成果的展示为交流准备了前提条件,当研究成果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时,参观者会提出多方面的、层次不一的各式问题,迫使研究者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当学生经过思考,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也就完成了对成果的延展性、生成性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沈雪林:《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指南》,学林出版社,2002年。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从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4.“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研制”课题组:《初中研究性学习》,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