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初中生古诗文诵读的方法--作者:王君

浅谈初中生古诗文诵读的方法--作者:王君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          637900
摘要:古诗文诵读教学是现今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探索新的方法让学生事半功倍地诵读古诗文势在必行,本文为了培养学生送读古诗文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指导学生诵读的技巧与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古诗文;诵读方法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生命活力,最具感染力,震撼力,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诵读教学是一种传统大语文教学方法,是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之一。继承和发扬诵读教学的优良传统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现代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诗文,不仅要有意识地积累,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要能灵活的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然而,古诗文诵读学习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单一、呆板。学生一味死记,且记诵费力、费时,效果也不够理想。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背诵考查的分值也占不小的比例,探索新的方法让学生事半功倍地诵读古诗文势在必行,也十分必要。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探究出以下几点有效的古诗文诵读方法:
一、吟读法
①、吟读,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朗读活动,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朗读活动,而是针对古诗文等韵文作品,在尊重文本个性特征的前提下,要求有较为充分的个人体会,且要适时地放缓语速、拖长语音。因此,绝不是“放慢了的朗读”。
②、吟读法包含四个步骤:读:读准字音--读出古诗文的平仄韵调;唱:和着相应的古曲旋律唱诗;吟:半读半唱,读唱结合,充分表达古诗文特有的音韵美;舞:借用手势等肢体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吟诵的同时通过形体语言再现文本内容和意境,抒发感情。利用这看似简单却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的方法,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方式中最终实现诵读的目标:既能完全读懂古诗文内涵,又能充分感受古诗文意境,还能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案例1】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诵读指导:
首先,“读”:采用让学生借助文本注释自由朗读、同桌互读、老师听学生读、播放音频范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其次,“唱”:(和着古曲《阳关三叠》的旋律唱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再次,“吟读”:因诗歌开篇一句,诗人不答家书所问其他事项,而独独拈出“君问归期”一事,并在作答之前先将所问之事复述了一遍——诗人早为“何日是归年”惆怅不已,又见妻子信中问“归期”,真可谓“哪壶不开提哪壶”,但激起的不是恼怒,而是对妻子深深的愧疚,是难以言表的伤感。所以吟读这四字时,“归期”二字应读得语调深长,语气沉重。而“未有期”三字应读出低沉的喟叹之感——既有无法定归期之无奈,也有不忍用虚假归期诓骗妻子之真诚,还有坚信妻子能够体谅自己之信赖。百般感慨,实难诉说,唯有借屋外绵绵夜雨、盈盈秋池方可比之。故,“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读“夜雨”二字时应加重、延长,而“涨秋池”三字应渐强,上扬。第三句的“何当”二字自然地将孤灯听雨过渡到剪烛夜话,所以吟读时应缓接,平行;而“共剪西窗烛”又是诗人多少个难眠之夜无限神往的温馨场面啊,所以吟读时可稍提,上行,读出诗人对北归重聚的渴望之情。尾句写来日欢聚之时再回望今夕——在欢愉中品味昔日的不幸,这回忆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既是诗人客中的自我慰藉,又是对远方妻子的温馨寄语,所以吟读“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应向上推进,扬收。最后,“舞”:我们在诵读这首诗时,脸上先后呈现出一种无奈惆怅之色、充满向往沉醉之情;并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想象中的两人在窗前手执剪刀共剪窗花的情形。
【案例1】中老师对《夜雨寄北》的吟读指导不仅教给了学生应当怎样读,还剖析了缘何要这样读——学生在这个剖析的过程中既可以对诗意有更充分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想象模仿表演来再现文本情景,深入揣摩诗意进而形成正确吟读古诗文的方法。
但是,吟读法更多的是适用于那些节奏舒缓、音韵和谐、表意丰富的古诗文。
二、译读法
译读,就是将读原句和读译句交替进行,既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对古诗文原文的记诵,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真可谓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案例2】意境幽美的《蒹葭》在诵读教学时就可以用以诗译诗的方式,生成以下的新诗案例: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教学时,时而老师读原句,学生读译句,时而学生诵原句老师读译句,课堂气氛很热烈,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原诗意蕴的理解!
以上的【案例2】就很好地运用了译读法,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案例中老师和同学们的“译文”还颇具诗味儿,不失为一首言简义丰的小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译读”之前,先要对译诗作指导,努力做到译句长短相近,基本押韵,不失诗味。同时也必须选取那些有着优美意境的古诗文,这样才能保证译读出来的“译文有诗味,译文有韵味”。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三、说读法
说读,就是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根据诗文原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合理的想象,用现代白话文,描述性地说出诗文所描绘的画面,说出诗文行间的情趣,说出诗文蕴含的幽美意境。
【案例3】:余映潮老师教学的《律师二首》(《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
师:说读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你看“开轩面场圃”只五个字,我们可以把它说成一个长句子——他们在打开窗户说话的时候,打谷场上堆着金色的谷子,大公鸡在喔喔地叫,鸭子也在嘎嘎地叫,还有花香从窗户飘进来……当然,这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想像。
师:我现在做一个示范,我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进行这样的“说读”——诗人啊,一个明朗的春日,你在青山绿水中漫步,清澈的山泉在曲折的山谷间汩汩穿行,山路蜿蜒,一路春光,啊,又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头。
师:同学们准备分小组说读《过故人庄》,每一个小组就只说读一联。
(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说读)
师:“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甲组一名学生:诗人啊,老朋友准备了饭菜,还冒着热气,邀请你到山水如画的田园乡间做客。
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乙组一名学生: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一个圈,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
师:“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丙组一名学生: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和暖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丁组一名学生:诗人啊,这山村的景色太美了,欢迎你下次再来饮酒赏菊花。
师:老师再来接着说说尾联吧。——诗人哪,喝着谈着,谈到以后的生活,可能是诗人说了一句,到九九重阳那一天,我再来喝菊花酒吧。这话说得好直率,犹如儿童般天真。也可能是主人说了一句,到重阳节这天,再邀你来喝酒赏菊吧。这话说得好真诚,细心而热情的主人一定想到了: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别有一番悦目的情趣了。
上面的【案例3】中,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就很好地运用了“说读”这一方法。案例中,余映潮老师是带领着学生“对诗人说”,所以每段“说读”的说话部分都以“诗人啊”起头。我们在运用“说读法”的时候,内容上,尽量选择以描写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主的文。方式上,融汇当代元素,或借鉴、或代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可以是“对着镜头说”(如:《卖炭翁》)——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做一次实事采访现场报道);可以是“对着伙伴说”(《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分享彼此阅读古诗文的愉快收获---山水之美、奇闻之趣;甚至可以“扮演着说”,(如:<<木兰诗》、《孙权劝学》等)即通过扮演文本中的人物角色,用与文本中人物相应的语气、语调、表情等肢体语言来演绎古文中字里行间的情节、意趣。
四、层诵法
层诵法,即针对篇幅较长的古诗文,采取分层诵读,并用或击掌、或踏地、或轻叩课桌等方式,来表现层与层之间的停连和不同层次过渡的诵读方法。如:
【案例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我们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时,指导学生将原诗分为四层来诵读。第一层单刀直入地描写了茅屋被大风吹破的情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该层句句押韵,接连不断的韵脚产生急剧的节奏感,而 “号”、“茅”、“郊”、“稍”、“坳”等韵脚读起来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读得急促一些。第二层写群顽不听招呼抢走茅草以及诗人无奈的感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应读出“雪上加霜”的惨状。第三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应读出“狂风甫停,大雨又至,屋漏床湿,彻夜未眠”之悲伤与无奈。第四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因渴望而祈求而呐喊而甘愿舍己为人,我们朗读时应当对诗人这种精神境界满怀敬意。
第一层读得紧张急促;进入第二层节奏稍缓,情感方面充满无奈;第三层,语气愈凝重,满含悲伤;第四层,节奏复快,不同于第一层的是,语调特征为激昂坚决。
【案例4】对“层诵法”的运用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层诵法是符合记忆基本规律的,这般以意义层为阵地,步步为营,逐层背诵,特别有助于中学生对篇幅较长、层次分明的古诗文的记诵。
五、绘画法
绘画法就是在我们理解古诗文文意、明确描写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古诗文文本原句,一边用口朗读,一边用笔勾勒出相应的形状画面,是一种用给文本配图的视觉辅助诵读的方法。
如【案例5】《与朱元思书》   先从整体上勾画富春江山水:高远而明朗的天空、散去风烟只余淡云、蜿蜒曲折的富春江、随意漂流的船只。再从细微处着墨:碧水深千丈仍清澈见底、游动的鱼、细小的石、湍急的水、凶猛的巨浪、两岸高山争高远、群山成峰生绿树、泉水溅石谱华章、丽鸟和鸣音乐会、蝉猿竞叫不绝停、仰望山峰息名利、俯瞰山谷留忘返、横斜树枝遮骄阳、稀疏枝条见阳光。再根据骈体文的句式特点,让学生在诵读的同时,运用简约的线条,由点及面,浓淡相宜、形神交融,勾勒出一幅明晰写意的中国山水画。
以上的这种以读画结合的案例,不仅可以理解古诗文的含义,还可以深化古诗文的学习,感受作者所流露的感情。并且绘画法的运用,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喜欢涂鸦的心理特点,又能利用画面强烈的视觉效果,更直观地把文本内容植入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眼、口、手三到,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学生对生僻拗口的山水骈体文的理解和记诵。
六、   说唱法
    是指用通俗简单的句子在一定背景音乐上进行饶舌(即有说有唱),并要求大多数句子要押韵,还兼以比喻手法且必须具备一定节奏感的说唱的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2004年5月21日的《京华时报》有这样的报道:近日,在北京市某学校教学现场会上,20多名中外学生一边击掌一边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文,这种类似说唱流行乐RAP的表演让所有参观者瞪大眼睛。学生们朗诵时而活泼轻快,时而婉转低沉,还能变换声部营造‘合唱'的效果。如诵读《木兰诗》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文本押韵的字多的情况借鉴这种做法,改良RAP,吸收它自由的成分,采用它灵活的表现形式,可以有节奏、分声部,还可以轮唱,让学生主动爱上诵读,爱上古诗文。
以上只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关于古诗文诵读方法一些体会,可却并不能适用所有的古诗文,为此,我们还应不断开发新的“诵读方法”运用于我们的诵读教学中,以有效指导学生的诵读活动。
在诵读古诗文的具体实践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选用不同的诵读方法时,一定要尊重古诗文文本自身的特征,比如绝句和小令就不宜运用“层诵法”进行诵读。(2)各种诵读方法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在同一篇古诗词作品的教学中,综合运用几种诵读法。(3)所有诵读方法的使用,都应建立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清晰响亮的朗读基础之上。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