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愿诚实植入学生的心灵--作者:李小菊

愿诚实植入学生的心灵--作者:李小菊
江西省余干县玉亭镇中心小学   335100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尤其要注重文道统一,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自己良好的品德。因此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教师要利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资源来教书特别是“育人”。引导学生自小就树立起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发展,是新时期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一课时,我们围绕课文“做了错事不要掩盖、不要撒谎,要勇于承认,做个诚实的人”的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让诚实的品质植入学生的心中。
一、细读释疑,重点感悟
我在新课程教学时,不仅仅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关于利用课本,挖掘出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感悟课文中的优美,内容的生动以及对人思想的启迪,灵魂的催化,品性的教养、美德的生成。从而成为进步发展的主人,当孩子们在自己读、小组读、仔细读、重点读的过程中已有了“犯错、知错”的认识层面时,我不失时机的指导学生紧扣姑妈和孩子们的对话,反复地朗读感悟,体会姑妈、表兄弟、表姐妹以及列宁的不同语气和不同的心情。并结合大家不同的表情来理解大家回答的自然,坦率及列宁说谎的内疚与不安。在重点感悟中一边读、一边想、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姑妈和其他人又会怎样想?列宁当时为什么低着头不说话?等,再在分组读、角色读、对比读及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认知过程中,有意识地理解列宁当时说谎的不自在、不好受的心理状态和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告诉姑妈实情的惭愧、不安、矛盾的心情。课到此处,不管是孩子还是列宁,都已为下一阶段的品质形成——感知列宁诚实地承认错误打下了伏笔,进而让诚实的品质在和谐、活泼的场景中深入学生的心灵。
二、以“生”为本,构建主旋律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是共历的人生体验,是共创课堂的美好佳境。为了让诚实的品质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轻松、自主、探究、质疑、创造的学习环境中自觉、思考、讨论、交流、生成建构。在分析问题中、超越对课文内容的浅层探究,在积极思维的提炼中,深入到对道德观念的深究中。因而课堂活泼、和谐、情景交融。学生会在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里 ,更深层次地理解到了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人要诚实,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敢于担当。在学习列宁认错的第四段内容时,孩子们主动抓住了表现列宁诚实的品德,如“躺在床上不说话,告诉妈妈,承认自己说了谎”的重点词句,深入到列宁知错的内心世界,体会理解列宁进步的过程;从不小心犯错(说谎)——承认错误(告诉妈妈,写信给姑妈)。学生在交流补充资料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夸赞起列宁来,进一步感受列宁人格的伟大。
三、注重延伸、强化美德
语文教学如何强化美德、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地发展呢?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把教学活动做足、做透、做宽,开放性地延伸教育主题,挖掘出潜在的教育资源,使教育的有效性能聚集和放大,我们除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诚实品质的内涵外,还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生活实际,搜集一些“诚实故事”,列举在生活实际中或在各种媒体、网络上所获得的关于诚实的生动事例,开展“夸夸身边诚实的人”,“争做诚实的孩子”等活动,用拓展延伸的办法进一步激活和丰富诚实的品行,让诚实的品质植入学生的心中。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