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老师如何倾听幼儿的心声--作者:陈欣

老师如何倾听幼儿的心声--作者:陈欣
                          新疆阿克苏市红桥“双语”幼儿园       843000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而且要有娴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勇于创新,敢于开拓,让每个幼儿在幼儿园都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同时在和幼儿相处时,要尊重幼儿,让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表现自己的情感。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既要当幼儿的好朋友,又要做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幼儿一起共同成长。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倾听幼儿心声的呢?
一、在科学领域中,针对幼儿的疑惑,倾听幼儿的心声
在科学领域中,老师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分组让幼儿探索“沉与浮”,“磁铁的奥秘”,幼儿总是很疑惑,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上来?为什么磁铁能把铁制品吸住,却不能把别的物品吸住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幼儿脑中充满了疑惑,他们没有亲自操作,也没有动手实验,许多的问题只好请求老师来帮助和解答。此时,老师应该让幼儿自由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实验,寻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一边操作,一边探索,一边交流,一边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每个幼儿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看法,到底谁的答案正确呢?老师一定不能否定幼儿的答案,一定要倾听幼儿真实的想法,当幼儿的意见达成共识时,再给予赞赏和鼓励,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纪录卡上。这样既满足幼儿探求的欲望,又解除了幼儿心中的疑惑,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比老师讲解和演示,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效果要好的多。比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水》中,老师拿出两杯水,一杯是红色的,一杯是透明的,老师让幼儿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幼儿迫不及待的围着桌子观看。有的幼儿问:“老师,红色的水能喝吗?”;有的幼儿问:“平时,我们喝的饮料也有红色的,怎么能喝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问老师,想立即得到正确的答案。如果老师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就失去了让幼儿探索的机会。此时,老师应该让幼儿亲自操作,探究为什么老师今天带来的红色水就不能喝。经过试验,幼儿终于明白,用染料做的红色水和平时喝的红色的饮料是有区别。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详细的给幼儿讲了用颜料做的红色水和红色的饮料水的区别。幼儿听的十分的认真。作为老师,就应该让幼儿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探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解答幼儿在探索中存在的疑惑,倾听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的新问题。
二、在区域活动中,针对幼儿的困难,倾听幼儿的想法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扮演角色玩游戏,他们是很开心的。他们可以模仿成人,夸张的做动作,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扮演角色玩游戏。但由于有些幼儿能力弱,在游戏过程中,与同伴交流有困难,有些心里想法就不敢说出来。作为老师,就应该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游戏之中,倾听一下幼儿究竟有那些困难,遇到哪些障碍,以便能让游戏顺利的进行下去。比如:幼儿玩“开医院”的游戏。在游戏中,扮演“医生”的幼儿给“患者”看病,“患者”什么也不说,也没有表现出生病的样子。“医生”很为难,自己怎么给“患者”看病呢?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可以扮演“患者”,捂着肚子,装成很难受,很痛苦的样子去看病,并让“医生”大胆询问“患者”的病情。于是,“医生”就拿着听诊器,把“听诊器”放在“患者”的肚子,关心地问:“你觉得疼吗?”“患者”说:“我肚子有点疼,我害怕,我不要打针。”“医生”笑着说:“别担心,不用害怕,一会儿就好了。”当“医生”把“听诊器”拿出来之后还对“患者”说:“你看,没事吧!我给你开点药,再让“护士”给你打针,你就不疼了。”老师竖起大拇指夸奖了他。他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老师再次扮演“患者”,说自己有点发烧。“医生”给“患者”测量了体温,看了嗓子,开了药。就让“护士”给“患者”打针。“护士”拿着小棒当注射器给“患者”打针,一边打针,一边说:“一点都不疼,你最勇敢了”。“护士”打完针,就开心地笑了起来。“患者”看了老师的表演,学会了以后如何与“医生”沟通,并表示,一定配合“医生”的工作。游戏结束了,孩子们两眼闪着快乐的光芒,万分高兴。幼儿说出了和老师一起游戏的快乐,也说出了有老师参与游戏,自己紧张的想法和感受。老师高度评价了幼儿的勇敢精神,鼓励幼儿今后遇到困难,一定要请老师帮助。从这以案例中,可以看出,老师应该与幼儿一起交流,一起游戏,在游戏和交流中倾听幼儿的心声。
三、在日常生活中,针对幼儿的心声,倾听幼儿的表达
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理解幼儿,认真倾听幼儿说的每一句话,幼儿就会认为老师很喜欢他们。他们就会兴奋的告诉老师一些快乐的事情。即便幼儿讲的事情很简单,或者已经讲了好几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倾听,要耐心地听完,并用眼睛看着幼儿,告诉幼儿,你们有什么委屈都可以向老师倾诉,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可以大胆叙说,和同伴玩耍,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勇敢的说出来。老师相信你们,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听了老师的话,幼儿得把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做手工,一起看图书,一起去郊游的经历纷纷说出来,也把自己在幼儿园快乐地唱歌、跳舞、愉快的游戏描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表达了幼儿的心声,真好呀!
2、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能用词组或者短句说出自己的意愿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因为幼儿语言不够完整和丰富,甚至不准确,有的幼儿在人多的时候,就不敢大声说话,到讲台前面来讲故事、背诵儿歌,声音非常小。面对这种现象,首先老师在倾听幼儿讲话的时候,千万不能训斥幼儿,要鼓励幼儿大声说话,哪怕说错了,只要他开口了,就要表扬她们,以增加幼儿的胆量和说话的信心。其次,要提醒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要完整、规范。比如:幼儿说:“喝水。”老师告诉幼儿必须说:“我要喝水。”再比如:老师问幼儿:“你最喜欢谁?”幼儿回答:“老师”。老师告诉幼儿必须说:“我喜欢XXX老师。并让幼儿按老师说的重复几遍。时间长了,幼儿慢慢就知道如何完整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在则,老师要利用空余时间,指导幼儿练习说短句。最后,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练习和巩固说完整的句子,逐步达到能用完整的句子说一段话的目的。
3、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有错误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幼儿:“你再想一想,能再说一次吗?”老师不能打断、制止、严厉的批评幼儿。尤其对发音不标准,吐字不清晰、说话结巴的幼儿,一定不能讽刺、嘲笑他们,而是要耐心细致地反复听他们讲话,并给予纠正。只要有时间就要单独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慢慢地改正,只要他们比以往有进步,老师就亲亲他们,摸摸他们的小手,让他们相信经过自身的努力,一定能有收获,一定能得到老师的青睐。让幼儿感到自己也很快乐。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养成认真倾听幼儿说话的习惯,要俯下身来倾听每位幼儿的表达,要用一双赞赏的眼神去激励幼儿大声说话,要鼓励和支持幼儿敢于述说自己的请求,要让幼儿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展现自己的个性,要不断提高倾听的技能,在倾听中努力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为幼儿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