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议小学生古诗词朗读能力的培养--作者:郭妮

浅议小学生古诗词朗读能力的培养--作者:郭妮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街小学            710100
摘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朗读是学生理解古诗、感悟诗意、领悟诗情、积累运用的主要方法,教学中通过点拨方法,掌握韵律;配乐配画,理解大意;引读入境,感悟意境;吟诵歌咏,还原本色;读写结合,赋予新意;以诗带诗,丰富积累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爱上诗词,增加诗词积累,传承文化瑰宝。
关键词:古诗词;朗读能力;吟诵歌咏;读写结合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是民族认同、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的基石。让孩子在反复的诵读中品味诗词之美,让生命诗意而高贵的成长。朗读是学习积累古诗词的主要方法,可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孩子们唱读、顿读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培养孩子古诗词朗读的能力?课题组总结研究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供大家借鉴。
一、点拨方法,掌握韵律
古人写诗讲究押韵对仗,运用汉语发音的平仄,反复推敲,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有独特的韵律美。只有读出诗词正确的节奏及韵律,才能感受到作者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正如郭沫若先生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诗的生命。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对于诗词的节奏、停顿、换气、语调等都要进行正确点拨示范。如《回乡偶书》,这是一首仄起七言绝句,贺知章三十多岁离家,八十六岁回乡,诗中作者的无奈苦笑都在有问无答处悄然结束,而言外之音却引人深思。停顿的节奏是2221,遇到顿的地方就要停,但也不是等长的,要做到音断气不断,这都需要老师给孩子正确的点拨,只有把握每首诗正确的基调,才能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
二、配乐配画,理解大意
诗词、音乐与舞蹈在古代便是三位一本的综合艺术。古代诗人个个都是音乐家,个个都是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总能营造出或优美、或凄婉、或豪放的意境。而诗人的情往往都融在景中,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学时,抓住诗词中的景物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配乐配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诵读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在音乐声中画出诗中描绘的景物,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让学生给诗配画,高高的香炉峰紫烟缭绕,一泻而下的瀑布,让诗与画融为一体,挖掘古诗底蕴,让学生在绘画中理解,在音乐声中诵读,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引读入境,感悟意境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古语也说: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只有反复以情引读,创设诗中的意境与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情真意切,才能由景入情,以情感人,以读传情,水到渠成。彭才华老师在执教《渔歌子》时三次创设情景引读,让学生理解张志和“不须归”的深层意蕴。那一刻,诗人是津津有味的,老师和学生也是津津有味的,津津有味地引,津津有味地读。学生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张志和在山水间的安闲自在。
四、吟诵歌咏,还原本色
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几千年来,我们的诗人用吟诵来创作诗文。吟诵不仅仅是诵读方式,它还是创作方式、表达方式、修身方式,更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近体诗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对称来读;古体诗上中下调,摸进来读;古文讲究句读,句读即语法,外加入声促而虚字缓。如果能按照这样的规律来读,古诗文的涵义一下子就出来了,用不着教师逐字分析讲解。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单调小令,共二十七字,表达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谙”“蓝”“南”韵字长吟,以表达对江南的熟悉、喜悦自豪与怀念之情。第三句的“花”字长吟,表现江花之多。末句重复吟诵,怀念之情更为浓烈。
五、读写结合,赋予新意
诗中有意,诗中有情,诗中往往饱含着或美或感人或激励的故事,小学阶段,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古诗改写成小故事或现代诗,古今对比想象理解,不仅加深记忆促进理解,还能激发情感朗读。情之所至,学生定会言之有物。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孩子们就写到:在拂堤杨柳醉春烟的二月天,贺知章来到潘水河边,刚刚发芽的一棵婀娜多姿的柳树吸引了他,抬起头,他看到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翠绿,细细的整整齐齐的绿叶,像用碧绿的玉石装扮过一样,微风拂面,柳枝随风飘舞,就像绿色的丝带。多美的柳树,多美的春天,诗人想到:不知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么整齐细嫩的柳叶,看到岸边的花草,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裁剪出来的呀!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样的方式,不仅深化了古诗内涵,还赋予古诗新的表达方式。
六、以诗带诗,丰富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部编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篇目也大大增加。小学生因为阅历和生活积累有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课堂中可以选择以诗带诗的群文阅读方式,比较有关联的诗词,增加积累量,培养群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以《寻春》《送别》《探柳》《诗中的借景抒情》为主体的诗词教学,在反复诵读比较阅读中,找到古诗词中的相同意境,领略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相同古诗词风格的差异,感悟诗词思想感情,达到品析鉴赏的目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总之,朗读是学生理解古诗,感悟诗意,领悟诗情,积累古诗的主要方法,我们要通过点拨方法,掌握韵律;配乐配画,理解大意;引读入境,感悟意境;吟诵歌咏,还原本色;读写结合,赋予新意;以诗带诗,丰富积累等方法,让学生爱上诗词,传承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窦桂梅《跟窦桂梅学朗读》
2.徐健顺《吟诵——中国式朗读法》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中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研究》XDKT4109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