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 625000
2016年四川省文科综合已纳入高考全国卷范围,全国卷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要求较高,而知识整合是整个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核心。而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活学活用,达到对知识的迁移。针对目前我们所教学生的历史学习普遍处于中低水平,希望通过构建、展示专题体系结构的方式来整合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提升他们对自身的自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2016年全国卷高考历史考纲要求:“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标准,为了适应全国卷的知识能力的要求,我们对高二(11)班为研究对象,针对本班学生特点及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设置了专题研究,旨在展示真实的课堂教学片段案例,突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分析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专题式学习活动,以达到教师教学的提升,学生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经过一年的研究,学生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习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提升。现我就以下几方面进行成果总结。
专题研究完成情况分析
一、准备阶段
(1)研究人员和教研组老师共同讨论本年级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讨论之后确定研究主题和课题名称,并且上报上级单位。
(2)在确定研究主题之后,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确定课题实施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历史素养的培养
(3)学习并收集相关资料,研究人员讨论学习,制定具体阶段研究方案与研究方法。
二、实施阶段
(1)研究人员对学生进行专题进行知识体系构建的调查,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对问题较多的专题教师亲自构建、展示体系,在示范课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研究中针对各阶段学生情况,抽出优、中、差三个层次共6名学生(每个层次2名)做个案分析调查,并做成档案资料。
(3)教师上示范课和公开课,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目的是教授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4)让学生上课,引导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学会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教学解决问题,并且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掌控能力。
(5)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检测,分析统计检测结果,对研究方法做出针对性调整。
(6)邀请同学科老师听课、评议,并定期召开微型课题研究小组会议,做好教师建议调查表。
(7)研究人员做好阶段性研究日志和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历程,反思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三、完成情况
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必修二专题一、二、三、五、六、七、八和必修三专题一、三进行专题式知识构建体系研究。在研究中,每个专题让学生先构建体系,针对学生存在的情况,教师在进一步构建,以巩固和纠正学生构建体系的不足。每个专题包括了学生的原始构建材料,教师逐一检查分析情况;教师的专题知识体系构建PPT;部分听课教师的评议;学生课后反思;课后检测试题;个案学生的追踪。每个专题针对性强,能力培养全面,核心素养突出,学生提升较快。完成第一阶段后,我们让学生自己设计课件,自己对专题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和讲解,让学生在独立设计中把握知识,培养能力。最后阶段,让学生自己设置主题,完成讲解。
四、研究前后学生状况分析
研究前,学生还存在只要能背知识就能考好的固有观念,而且对知识掌握很零散,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整合,缺乏把材料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思考。研究后,学生能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知识的迁移、整合、比较、分析,并自己提炼主题进行论证。通过专题式知识体系构建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能力。思维灵活了,方法到位了,效果也明显了。
五、研究成果总结分析
(一)学生自主性成果分析(附材料及视频)
在专题式知识体系构建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讨论,还自主设计主题,小组合作做课件,并以老师的角色扮演进行讲解。形式多样,人人参与,效果显著。
第一阶段:在老师构建专题式体系的教学中,参与讨论,分析,积极发言,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共有8个小组自主设计课件,学生以分角色或者派代表进行讲解。学生课件做的好,主题明确,体系完整,讲解形式新颖。
第三阶段: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自己找搭档进行主题讲解设计。形成PPT并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探讨。
(二)学生个案成果分析(1个案例)
姓名: 祁宇辰 等级:优
学生概况介绍:该男生头脑灵活,思维比较好,较为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分析,课后的作业能够按时完成而且正确率较高,在阅读材料,理解分析题上都有一定的语言优势,但该生的思想波动比较大,方法上还是有所缺乏。
研究措施:1.关注其学习状态,随时予以指导;2.加强对其学习方法的要求,出现了问题要即时解决;3.引导其积极探讨和提问;4.加强对其心理的指导。
研究目标:1.历史学科素养进一步提升;2.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加强;3.心理状态良好发展;4.历史成绩显著提高;5.通过学习历史带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效果分析:针对其学习优势和能力上的不足,通过专题式知识构建学习以及有效的指导,该生在思维能力上,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的进步。课堂上能很自信地发言,材料题上能大胆的突破自我障碍,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所以在三次期末考试中,学生成绩稳定上升。
|
时间 |
总分本科线 |
历史学科有效线 |
学生总分 |
历史考分 |
有效线一本分值差 |
有效线二本分值差 |
|
高一下期 |
一本490
二本434 |
一本63.4
二本55.7 |
495 |
68 |
+4.6
|
+12.3 |
|
高二上期 |
一本521
二本454 |
一本58.6
二本51.5 |
516 |
70 |
+11.4 |
+18.5 |
|
高二下期 |
一本539
二本463 |
一本74.3
二本65.5 |
534 |
82 |
+7.7 |
+16.5 |
本成绩分析涉及高一至高二下学期的整体成绩以及历史成绩。
2014年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初中时期的历史学习主要着力点是在史实方面提升学生兴趣,达到对学生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而高中历史学习主要着力点在学生历史学习的五大核心素养上(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时空观念)提升学生能力,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因此在试题要求上,高一时期的历史试题更加地接近于初中的历史试题,思维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以史料实证的要求为主。学生进入高中年级,我们的试题要求也逐渐贴近高考,对学生历史能力的考察也是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尤其是高二下学期,当学完整个高中必修课程的时候,我们的试题设计也就和高考几近无差了,因此综上分析,从2014年(高一)至2016年上半年结束(高二)我们的试题无论是在知识层面还是在能力层面都对学生的要求有了“质”的提升。
从高一分了文理科以来,学生开始专注对历史的学习。通过一年的教学,学生总体成绩和上线人数有了很大提高。
|
时间 |
总分本科线 |
历史学科有效线 |
学生总分最高分 |
历史最高分 |
总分本科上线总人数 |
历史有效线本科上线总人数 |
|
高一下期 |
一本490
二本434 |
一本63.4
二本55.7 |
510.5 |
78 |
10
|
24 |
|
高二上期 |
一本521
二本454 |
一本58.6
二本51.5 |
540 |
72 |
17 |
31 |
|
高二下期 |
一本539
二本463 |
一本74.3
二本65.5 |
542 |
82 |
12 |
29 |
从高一下学期到高二下学期无论是整体成绩还是历史成绩呈现出的总体趋势是波浪形的上升,总体成绩暂且不分析,单看历史成绩,上段已经对高一到高二历史试题的变化做了描述,历史试题变化是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还有教材的安排和考试的安排存在脱节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高一上学得是政治史,高一下学的是经济史,高二上学期学的是思想史,高二下学的是选修课程,而高二学期的历史考试范围是所有高中必修及选修课程,没有得到及时的复习巩固,和成绩得波浪起伏有关系,另外学生心理也和这种情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结合高一到高二的历史成绩变化及题型变化,我得出的结论是该班历史成绩在我们的结构知识体系构建的教学方法下是得到了稳步的提升的。
如果从个别情况来看得话。郭凌云同学从高一到高二的三次考试中都是该班总成绩第一,高一下期末成绩总分为510.5高出一本线20.5分历史绩却只高出了一本线5.6分,高二上绩总分为540分,高出一本线19分,该学期的历史成绩为68分高出一本线为9.6分。高二下学期总分为542分。高出一本线为2分,历史成绩为73分,低于一本线1.3分。从该同学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出他总成绩较高可是历史学科对于总成绩高的局面作的贡献,张原高一下的总成绩为308分历史成绩为45分,分别低于二本线为18.4分和10.7分高二上的总成绩为376分历史成绩为44分,分别低于二本线为14.6分和7.5分高二下的总成绩为334分历史成绩为70分,总成绩低于二本线为4.3分可是历史成绩高于二本4.5分。从以上张原同学的成绩来看,他的成绩总体交叉,但是历史学科贡献较多。从该班学生张大海的成绩来看,他的成绩从高一上学期开始直到高二下学期总的来说呈现的是下降的趋势,可是他的历史成绩没有下降高一上67分高二上56分,高二下68分,因此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波浪上升的趋势。郑飞的总体成绩从高一上到高二下是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的,历史成绩也是稳步上升。杨洪利在我班成绩属于偏下的那种,总体成绩从高一开始就在最后十名徘徊。可是他的历史成绩却呈现出中途有小波动,整体有极大的提升的状态。高一上学期他的成绩是53分高二上学期他的历史成绩是45分。高二下学期他的历史成绩是72分,可以说涨幅极为明显。
众所周知,从高一到高二是学生从初中历史模式转向高中历史模式的重要转折期,我们采取的知识体系构建法教学适应了这一转折期,同时取得了显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