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州市十里学校 553500
摘 要: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希望我们在推行创意法教育的同时,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新方法。最终也是为了让小学生灵活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
在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多样的,无论是情境教学法,还是多媒体教学法,抑或是图例教学法等,其都可以发挥出较为显著的教学作用。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要对各种教学方法实现正确灵活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兴趣激发,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法数是二位数的乘法知识,教师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是关键。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由于我们坚持按照教材的实际,在教学中区别情况加以运用这些知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新知识。
二、合理组织,张弛相间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一特点又决定我们的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为此,我采取由直观教学入手,并且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性还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三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自然的引入已使学生兴奋的情绪得以稳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成了中心环节,教师应抓紧时机在上半节课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阶段,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师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理解和运用。正是因为张弛并用,学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知识,充分地利用了课堂。
三、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书本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情境之中,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思考,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几个基本要点。第一,情境的构建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三年级的学生本身知识积累还比较薄弱,在数学上的素养也还比较低。因此,若是情境构建超出学生认知,则达不到教学效果。第二,情境构建要尽量简化,通过简单的几句话描述一个场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即可,不需要花太多言语来进行情境描述,这样反而产生负面效果。第三,情境的引入要把握时机,可以在课前作为导入,在课中作为教学辅助,在课后作为教学巩固,其他时机尽量避免情境引入,以免打乱教学活动。在教学解决问题的时候,比如对于这样一个问题:菜店运来白菜108千克,而土豆是白菜的4倍,那么土豆要比白菜多多少?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的妈妈開了一个蔬菜店,今天小明帮妈妈算账,运来了108千克白菜,土豆是其4倍,妈妈让小明算一算土豆比白菜多出多少千克?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为小明,来帮“妈妈”算一算,然后便可以计算得出:108×4——108=324千克。在教学其他问题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结合问题实际,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从主体地位出发进行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法进行问题解决的教学
解决问题往往是对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进行解决,由于其有具体的过程和对象,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开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问题的内容,让学生形成直观的理解。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把握几个重点。第一,要提前设计好多媒体课件,针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提前从网络上搜集演示素材,将其制作为多媒体课件。第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尽量简洁明白,能够直观反映出问题本质关键,让学生可以从多媒体上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第三,多媒体教学要注意度的控制,不能太过依赖于多媒体展示,该在黑板上讲述的,一定不能省略。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南京长江大桥桥孔有10个,其中有9个的长度都是160米,还有1个是128米,那么这10个桥孔一共多长?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若只是单纯进行文字讲解,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因为很多学生不知道桥孔的含义。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南京长江大桥展示出来,然后给学生在多媒体上指出桥孔位置和长度范围,这样学生就能清楚认知问题的含义了,从而快速得出答案:9×160+128=1568米。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学生缺乏认知的问题清晰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
五、使用图例教学法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
图例教学法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也是一种较为优良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图例的形式,将文字问题转化为图形,通过直观的图形来反映出问题本质,让学生从图形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几个基本点。第一,图例要根据题目意思来绘制,要将问题的意思全面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第二,图例绘制要尽量简单一些,采取线段图、饼状图这种直观易懂的图例,确保学生可以快速理解。比如,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和小强家相距600米,两人约定一起踢足球,同时从各自家中出发,已知小强每分钟步行75米,在4分钟后两人相遇,那么小明每分钟步行多少米?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由此让文字问题变得直观。从图形中可以清晰看出小强和小明的运动方向、路程等等,只需要计算出小明行走的路程,那么便可以计算出其步行速度。则具体计算为:600—75×4=300米,300÷4=75米每分钟,则小明的步行速度和小强一样,也是每分钟75米。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不难看出,通过图形对文字题目进行转化,就让问题更加直观了。
在小学三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以前的应用题,只不过是在名字上发生了改变。在对这板块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巧妙利用,对多种不同的手段进行使用,让解决问题的教学效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