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方式研究--作者:冯 群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方式研究--作者:冯 群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文化馆     71010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献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的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新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
从学校毕业至今二十多年来,本人一直在长安区文化馆从事着最基础文化工作,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文化工作的经验,结合长安区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路。
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辖22个街道,594个行政村,49个社区,总人口110万。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法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强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已初步建立起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区广电大厦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面积3600平方米,使我区广电设施达到区县一流水平。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各项设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2010年,区图书馆获国家三级馆称号,2011年,区文化馆获国家三级馆称号。2012年,启动了集区文化馆、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和全民健身中心为一体的长安文化广场项目,该项目占地47亩,建筑面积40905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将于2015年底投入使用。
积极争取省、市、区各级部门文化站建设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综合文化站22家,实现了综合文化站全覆盖。为支持陕西省重点示范镇滦镇建设,出资400余万建成了建筑面积3990平方米的“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2014年韦曲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为一级文化站,五星、郭杜两家文化站被评为二级文化站,15家文化站被评为三级文化站。
2012年我区农家书屋工程实现全覆盖。创建了滦镇上王村国家级和大兆小井村省级示范农家书屋,打造了四十个区级示范农家书屋,承办了全市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现场会,获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为594个行政村配发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实现全覆盖。2012年,获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2013年农村文体健身广场工程实现全覆盖,其中,魏寨街道体育健身示范工程被评为2012年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西安市仅此一家)。2010年广电“村村通”实现全覆盖,彻底解决偏远山区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先后视察了长安的广电“村村通”工程,对我区的“村村通”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我区49个社区建成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指导站和健身场所。2009年长乐社区获中宣部、文明委、文化部、全国文联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为满足我区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每年举办元旦、春节、元宵节、红五月、夏日广场等大规模文化活动20次以上,元旦越野赛、农民篮球赛、兵乓球赛、健身舞等大型体育比赛10次以上,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近万次,各类群众性的节日文化活动形成经常化、固定化的态势。有特色、多层次、多种类的基层文化活动遍布全区,形成了具有长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
区文化馆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等工作,每年举办“歌手大赛”、“长安达人秀”、“公益文化百村行”、“万副春联进万家”、“少儿才艺大赛”、“群众秦腔大赛”等多项大型活动,惠及群众百万人。
区图书馆开展图书流动服务、送图书下乡活动,做到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推出百姓大讲堂公益讲座和免费购票活动。免费为群众培训电脑操作知识,义务为农民工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网上购票服务,做到贴心服务,创新服务。
区剧团积极创作排演现代剧和综艺类节目,年均演出200余场,排演的长安道情现代戏《祥云谷》、《江姐》分别在第五届和第六届艺术节获得8个奖项,2014年排演的长安道情剧《隔门贤》代表陕西省进京演出,或各界好评。
区电影公司把服务“三农”作为放映工作的出发点,结合党的路线教育活动,以播放警示片、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视片为主体,深入街道,村组,年均免费放映7000余场。
各街道综合文化站能结合自身条件,按照免费开放工作要求,向辖区群众提供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务,五星文化站的全民健身周、大兆文化站的少陵文化周、兴隆文化站的书画展示周等特色项目,深受群众好评。
除了这些有利的方面,我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设施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运行机制不灵活等方面。一是设施总量不足。城区文化活动场地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群众文化健身的需求,老旧小区文化活动场地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二是管理水平不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文化站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包括部分村级农家书屋借阅人数寥寥无几,健身广场活动人数不多,电影放映观众较少。三是运行机制不灵活。分配、考核等制度相对滞后,基层干部职称评审难度较大。
对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服务方式我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树立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均衡发展的思想。
1.处理好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2.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点做好基层及相对薄弱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对已基本普及的地区,着重在提升内涵上下工夫。3.要充分考虑规划与发展的关系,把文化发展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4.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二、处理好文化建设规划与地区发展规划的关系。
1.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2.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坚持基层优先、城乡统筹推进的原则,实行向农村倾斜的政策。3.与城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村落、社区规划建设相协调,切实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交付。4.对已列入规划的项目要抓紧实施建设,注重建设质量。
、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力度。
1.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确保区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2.根据我区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公益性文化机构,特别是街办、村级基层文化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所需的必要经费。3.改革政府投入方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公开招标、委托代理、公共文化项目外包等多种途径,创新公共文化投入方式,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4.采用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措施,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
四、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
1.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制订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明确设施的公共性质,明确监管主体,明确服务规范。2.积极探索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新模式,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率,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用。3.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4.进一步做好社会文体设施资源整合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鼓励辖区单位包括学习进一步参与支持全区文化工作。5.加强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用好现有人才,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者队伍。为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障。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