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西溪中心校 62530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时思维活动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上的一些探索。
数学的简便运算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把常见的简便运算梳理成口算、凑整等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
(1)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二、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1)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
(2)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例:(7.2+5.3)+(2.8+4.7),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7.2+5.3)+(2.8+4.7)=(7.2+2.8)+(5.3+4.7)=10+10=20 例(40+6.3)-(20+4.3),可让学生用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减,小数和小数相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40+6.3)-(20+4.3)=(40-20)+(6.3-4.3)=10+2=12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随着练习而逐步压缩,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
如:23.3+1.7-2.7-7.3,可让学生根据和减一个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23.3+1.7)-(2.7+7.3)=(23.3+1.7)-10=25-10=15
三、创设趣味情境 ,培养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就采用了直观演示法、独立操作法,让学生自己利用手中的圆柱体模型去发现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把圆柱学具展开后,认真观察、讨论。“经过你的观察,圆柱体的侧面积展开可能是什么形状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指着自己的圆柱体演示说:“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积展开就是一个正方形。”这堂课,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原来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兴趣,老师提出的问题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启迪着他们的探索意识,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创造性活动。
四、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上课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性,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为学生学习效率或者是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在课堂上通过引入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切实的感受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章节时,通过划定出一个三角区域,让学生分别沿着三条边线行走并进行计时,最后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来确定课本知识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上数学课的热情,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
五、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 “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高度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学生有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也有学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种观察仔细学生。其它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整节课,让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总之,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课程,教师应该不断地分析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