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盘州市竹海镇老厂中学 553513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显著得到提升。中学美术学科作为十分重要的学科的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美术学科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去看待。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长时间以来很多家长、学校和教师都不重视美术等学科教学,认为这些学科都是副科,提高语数外成绩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有些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其他学科教学,随意占据美术课,考试前更会占据美术课程让学生复习课程,初中美术学科一直被置于边缘化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对美术学科进行了重新了定位,要求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进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美术鉴赏课是初中美术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于广大美术教师要说要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示初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创新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
在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过多的强调美术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美术鉴赏课堂上,学生机械化的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走,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不高,这对提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十分不利,不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还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初中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喜欢动手实践,喜歡参与,对于新鲜事物常常感到十分好奇,只有让学生亲身接触和经历,整个教学过程才具有说服力。所以初中美术教师要及时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实践、体验和创作的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创作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使用丰富的教师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初中美术教师如果能够将复杂的、抽象的美术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处于比较真实的美术环境中,既能够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多次的美术作品鉴赏会,将一些和初中生阶段的心理特征的作品向学生展示,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个或者几个作品,让后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喜欢的原因,并分析该作品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这种教学模式不断能够锻炼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沟通交流和分享经验的能力,切实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要严格执行因材施教,这样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进步。从初中生自身发展特点来说,不同个体之间的初中美术鉴赏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美术课就是画画课的水平上,有的学生认为美术课就是娱乐的课程,不需要学习任何事物,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打闹,扰乱课堂纪律。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看大一副美术作品之后能够轻松的说出作者和作品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巨大已经成为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难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会产生极大的不利。所以为了更好预防该种问题的发生,就要求教师采用因材施教教学方式,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的高低为不同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
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一副作品时,先让鉴赏水平较高的学生对这幅作品进行介绍,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然后向学生介绍几幅难度不同的陌生作品,让不同鉴赏水平的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中,获得相应成功的体验,逐渐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很好的减少教师的教学难度,通过鉴赏水平较高学生带动,促进学生全面参与进来,既省去了教师一对一辅导的压力,又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形成向好的鉴赏能力
所谓的鉴赏能力就是指学生对一个美术作品内涵、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理解。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相对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单一的欣赏一副作品,还不如带领学生独立的去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全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用形、色、材料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过程,不断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探索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保证在鉴赏课程中切实做到有序、有法,从而为提高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中国雕塑作品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向学生从不同角度呈现最具冲击力的形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国不同时期雕塑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在教学教师不要讲解的太快,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想象,去感受,然后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接下来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从整体形象对我国的雕塑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形象,材质,动作和形态等特征,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再由局部到整体扩大化,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对观察同一个事物,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审美乐趣和审美体验,实现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邹琴.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 2017(16)
[2]刘继红.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5(27)
[3]王燕文.提高农村高中学生课外美术鉴赏活动质量的几点做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