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关注导语  轻松学文--作者:刘小亚

关注导语  轻松学文--作者:刘小亚
                     陕西省长安师范附属小学    71010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每册教材基本结构类似,教材以专题编排单元课文,每个专题单元开头编有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导语”与“连接语”,那么,教学会显得颇为轻松。
一、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 学段不同,单元导语作用也不尽相同。
低年级学段每一组教材中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语为例,我们来探其作用。导语原文是这样的: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这段导语共两句话,第一句告诉学生夏天过后即为秋天,我们现在正在凉爽的秋天这个季节。朗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感知季节的更替,季节已经悄然变化。第二句用一个比喻句赞美秋天的景象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当学生看到这一句时,不由得对秋天的景象产生向往之情。当学生再接触到一篇篇描写“秋天”的课文时,将会充满好奇,这好奇之心会引领孩子们走进课文,深入感知秋之美。
中高年级学段,各单元导语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在内容上,力求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如下——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情达意的。这段导语的第一句,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第二句话用启发式的语言,委婉地告诉学生如何学习本单元课文——边读边想象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画面;边读边体会作者最祖国山水的无比热爱之情;边读边体会优美语句表达的情意 ……
二、连接语衔接,巧妙过渡
中高学段的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类,编者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精读和略读课文的联系,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是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下面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略读课文《18永生的眼睛》一文的连接语为例,探究连接语的作用。原文如下: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下面这篇课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段连接语的第一二句话,承接上一篇课文《17触摸春天》,让学生再次感受盲姑娘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的无奈,接着用一个假设句突出眼睛对人的重要作用。
下面两句话,一开始先提示阅读本篇课文的阅读方法——默读,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接着从课文主要内容方面作以提示,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根据问题,在默读时,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这一问题。但学生一般仅限于对问题的回答(琳达妈妈死后捐献了自己的眼镜角膜,琳达的爸爸死后捐赠了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角膜,琳达的女儿死后也准备捐赠眼睛角膜),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借助板书:
                父母——自愿捐赠
 18 永生的眼睛     琳达——遵从捐赠     眼睛角膜
                    女儿——准备捐赠
引导学生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琳达一家三代人捐赠和准备捐赠眼睛角膜的事。最后一个问题,有层次地提示学生体会文中含有“骄傲”的句子的含义。这一问题,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一目了然。学生按照问题提示独学以后,开始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老师这时应该进行巡视或参与一个小组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全班指导。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展示,其他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充,文章所表现的情感学生即可轻松感悟。
“导语”作为语文课本的一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们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导语”,通过导语的学习,以达到轻松学文的目的。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