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642300
现在中职生的普遍学习状况是学习兴趣不足,而兴趣正是学习的内在动因。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是有着诸多原因的,包括思想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关注于课堂,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家庭、环境,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一、教学之初从熟悉学生入手
在中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对于这部分学生如何重新燃起他们学习的希望,如何让他们对将来懂得去思考,懂得去规划,是摆在教师眼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我觉得首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关心。让他们感觉到校园的温暖,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婚姻家庭现象。让他们明白父母的婚姻状况并不决定孩子的将来。让学生能够自然接受家庭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一切靠自己”。教师在这方面应多做引导,特别是现实中实际人物事例的影响。教师应组织主题班会活动,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让这种压抑学生的力量得到化解,得到分担,也可以采用班级内部“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
二、针对中职生的特点,教学方式应具有独特性
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在互动上,可以说没有很好的互动,课堂教学就是不成功的。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谈话沟通,可以说重点就是沟通,就是谈话,教学语言形式要平易近人,多采用谈话式的口气,少采用说教式的教学语言。这也是合作交流学习模式的体现。教与学相辅相成,二者互为依存关系。“教”的目的是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的思维不跟着老师走,可以说教学就是失败的。
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问题式教学”。提问也是有技巧的,多采用“一对一”的提问方式,少采用“大家说”的泛指性提问,注意课堂提问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课堂纪律.问题设计的方式应该是渐进式。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各问题间的逻辑顺序关系。改变传统的板书设计方式,把所有问题罗列在黑板上,就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提纲。总的来说,问题式教学就是把传统的“给予”式教学变为“教会学生怎样去拿”的方式。中职生的特点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多提炼多总结,因此,我们说德育教师是学生心灵与思想的老师,也可以从教师的角度说学生永远是教师的老师。对于一些思想上比较偏激,自我约束力比较差的学生要明确一点,就是感化的力量大于说教的力量。我们在德育教学上,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做人。学生学会做人的前提就是要懂得接受,而感化学生正是接近学生,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懂得接受的方式。这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重在动之以情。要充分了解学生,抓住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质,真正能为学生破解迷惑,解决难题。
三、教学内容上要活化教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材只能给教师提供个框,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必须结合教师的自身特点,才能发挥教师的最大效能。这也是教材再好也不能生硬的拘泥于教材的原因。教材再好不可以照搬,内容上宜精不宜多。德育课的内容不是以数量为目的,关键是在于立德树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衡量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是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接受,德育教学重在实效而非数量。
对于教材而言,教师可以看教材,学生也可以看教材,只有教师起到教材的活化剂作用,才会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如何起到教材活化剂作用呢?关键看对德育教学理论的阐述方式。不要只是单纯的讲述理论,而是应该联系社会实际,把知识点融入到实际事例中,运用社会实际的说服力更强,例如讲到就业观,应通过多媒体手段,通过视频、图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就业竞争的激烈,甚至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去人力资源市场亲身体会一下,让学生把教学与现实对接起来。还有讲到职业资格、职业技能,不要只是单纯强调它的重要性,还要给学生落实它的可操作性,给学生提供准备、报考、体验的具体路径,让他们感受到这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触手可及的。
《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主要涵盖五个大的板块内容,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专业、目标、就业、职业生涯管理。这五个板块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职业这一概念展开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要紧扣社会实际,特别是专业、目标、就业这三个板块的内容。专业要结合本校实际开设的专业讲解。结合本校往届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培训、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和遇到的问题讲解。目标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即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和人文特色。学生的发展目标首先要立足于服务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就业要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和实习的方式去参加社会实践,要他们真正了解到就业的实际状况。
四、培养预备性人才
就培养目标而言,中职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思想有道德,心态阳光的预备型人才,而其中德业目标的重点是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阳光心态的培养。我们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性的,同时,每个学生又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本身学生具有多样性,因此通过培养也会成为多样性人才,这也符合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千万不要抹杀学生的个性,做复制生产式的培养,而应该正确引导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大的方向,这和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不矛盾。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应该是符合个性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个性发展又正是職业生涯发展的内在动力。
培养学生要符合学生本人的实际,要符合本地区的实际,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要学生正确认识到什么是成功,成功也分大小。大企业家是成功,小市民同样也是成功。成功不在于做多大的事,而在于做的事有没有意义,因此作为教师,作为中职生的培养者同样也需要把心态放平衡,放踏实,不要过于重视出成绩,树典型,而应该重视实际就业成功率和就业稳定性上,总之,对于中职生的培养重在实效。
中职教育本身就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新型专门教育。它有着鲜明的群体特殊性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性以及教育的针对性等特点。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者要深入了解中职生群体的特点,不断研磨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式,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务实求实,真正能规划好自己人生,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的新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