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龙县钱相街道第一小学 552400
《难忘的一课》叙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教学时,我主要是采用:导入入情──学文悟情──读议动情──总结释情的课堂结构走进文本。
一、导入入情,简介背景
由于课文所批露的历史时期距今较远,现在的学生理解有难度。课前,先帮助学生扫清生字、词语的障碍,课文导入中,然后让学生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也正是由于台湾的美丽富饶,使这块土地历尽沧桑,经常被侵略者践踏。明朝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后由郑成功收复;中日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再次被日本侵占并血腥统治了整整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台湾人民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准学,不能写汉字,不能崇拜中国伟人,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中国人民蒙受着种种巨大的耻辱,过的是奴隶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才被中国收复,也就是课文中讲的“光复”。 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篇很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文章,启发学生重新学习的意义是深远的,让学生不要忘记历史,从而努力学习。
二、抓住关键,学文悟情
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灼意切的感情,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点。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大体了解之后,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问题展开讨论:①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句话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表达了师生和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听录音朗读之后,经过讨论总结,学生知道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里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是在教师板书时,反映了老师的爱国之情:第二次出现在作者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时,表达了作者和师生的爱国之情;第三次出现在观看中国历代伟人像后,表达了师生们和“我”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好深回答爱国热情。这样学生容易弄懂“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与中心思想的关系。再次对课文的几处描写:“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一遍一遍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而又“那么富有感情”;“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这一间隔反复修辞手法的几次应用,突出了本可的主旋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思想感情。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读讲、思考,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好好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达到突破中心。
三、读议动情,以读促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具体是怎样写,怎样表达的。例如在理解文中的 “好象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这句话时,我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这句话中的用词,如:“火热”“真挚” 等词语的精当之处。又如文章最后一个反问句,我让学生改为陈述句后,通过朗读来体会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这便是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为了进一步使学生体会本文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分析课文之后,加强学生对句子的朗读,唤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以增强教学效果。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朗读,抓住中心思想,启发学生,创设情境。
关于课文结构,我主要采取录音朗读整篇课文,然后采取分小节朗读形式。第一段是娓娓叙事,采用了中束、舒缓的语调读。第二段讲作者在小学里见到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这里的那个“静”字,这里正是无声之处听惊雷之声。对教师教,学生学的神志,作者身处课堂之境,要求学生要读得细腻、蕴深;第三段写作者在小礼堂看伟人的情景,要求学生用自豪的语气和高亢的音调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悟情,读中促解。
四、总结释情,升华主题
在上这一堂课的时候,我着力体现以下几点:以读为本,为学生真实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 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收获——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文章最后一段要求学生再次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这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表达,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讲到这里,突然一个学生说:“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学习,祖国落后了,将来一天如果小日本统治了贵州,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强国建国”。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从而达到升华文章的主题----莘莘学子意,浓浓爱国情。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遗憾之处,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整堂课大部分是在按教师的预设走下来,没有促进学生的有效性生成,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以充分体现;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较少,没有充分的调动其积极性,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深入学生、深入文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