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凤凰县麻冲学区;416200;2湖南省凤凰县两林学区;416200;3湖南省凤凰县米良学区;416200;4湖南省凤凰县千工坪学区;416200;5湖南省凤凰县都里学区;416200;6湖南省凤凰县都里学区;416200;7湖南省凤凰县米良学区;416200;8湖南省凤凰县米良学区;416200)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作的好的解释,可见,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多方面的能力和习惯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故对于这部分刚步入校门不很长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学会倾听
低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自制力也比较差。当老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当同学积极回答问题时,有些孩子经常会出现开小差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低头玩玩具、东张西望、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等。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就要经常提醒学生:
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学习用品不能太花俏,注重实用,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3、要倾听老师讲解,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并按要求认真练习,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会善于思考
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低年级的学生更是爱说、敢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迅速就有学生抢答出来,当然有时是正确答案,有时却是不加思索的错误答案,长此以往,那些惰于思考的人就会跟着人云亦云,如果老师评价的语言不当,爱动脑筋的学生也会出现畏首畏尾,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更是望而却步。在教学中,我经常表扬爱动脑筋的孩子,特别是会动脑筋的孩子。对答错问题的孩子,我从不指责,而且告诉大家,答错了问题不奇怪,我们到学校来是学习的,如果已经会了,就用不着到学校里来了。所以,孩子们都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孩子们爱动脑后,我就进一步培养他们会动脑。我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带有启发性、针对性、延伸性,很少提只需要简单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即便提出这样的问题,也要加个“为什么。”每学新课前,我会布置预习的作业,不明白的地方或问题让学生提前做好标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发现问题,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不断地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能力。
家庭作业也是锻炼动脑思考的有效途径。家庭作业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在家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比在学校充分得多,教师就要要求学生:家庭作业要充分动脑思考,先挑自己会做的,严格要求自己,会做的保证不错;再研究不会的,一定要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打开思路,必要时可以找家长帮助引导,但不是全盘告诉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专研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学习成绩也会不断稳升。
三、学会朗读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朗读并不如人意。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会经常设计多种朗读方式,但学生却不能按部就班,学生分不清什么是默读,什么是自由读,什么是齐读。多种形式的朗读都变成了同一种朗读的不断重复。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训练:
1、训练默读。第一步就是纠正出声读。小学生都有出声读的习惯。训练时要求他们必须做到:不动指、不动唇、不出声。训练前要一再强调,训练时要密切注意,及时纠正。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些毛病都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从而自觉地克服它。
2、训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要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用范读带动学生,少讲朗读技巧。朗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当评价,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读得更好、更投入。
3、训练自由读。自由读时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但出声读时一定要克服齐读、唱读。
4、训练有感情朗读。每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感情基调,或激昂、或悲伤、或喜悦……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感情基调,教师可先范读,学生再练读,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5、利用展示读、比赛读等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只有恰当的应用朗读方式,学生才能读有所获。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可以看出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学会认真书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有时候往往淡化了学生书写能力的训练,学生书写能力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基础,一个书写能力差的学生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认为应该从课堂抓起,特别是在教学生字词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地写,老师要做好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当堂将生字新词默写出来,当然,一定要确保没有一个错别字。教学中的 “写”一定不能忽视,而且应当确保每节课都留有让学生写的时间,并且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
另外,读写姿势一定要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书写端正大方,保持本面、卷面洁净,不乱涂乱写。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直线要用尺子画。
五、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在合作学习中质疑。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2、学会在合作学习中主动与人交流。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组员间相互补充、支持与配合,在面对面地互动中形成共识,开拓思维,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可以提高交流能力。
3、学会讨论问题。小组学习中,有些小组表面上很活跃,但实际上讨论质量很差,有人互相抱怨,有人互相指责,有人互相争吵……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讨论和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应该培养学生“追根揭底”的学习精神,循序渐进地探索新知。
六、培养学生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校园范围内比较醒目的地方粘贴“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礼貌用语,让学生记在心中,并学会得体应用。作为学生的带头人—老师,更要做好表率。教师恰当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断地去熏陶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文明礼貌用语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能够正确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良好习惯。
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从细微处入手,并一一落到实处,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可以使之成为稳定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注意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而且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一手漂亮、流利的字,如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机会,更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在这个大课堂中,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享成果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人生中学习的重要的基础,小学老师应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要目标,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地培养和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用我更多的实践去培养孩子们更多的能力,再接再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