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平吉中学 535000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与基础教学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网络技术为中小学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试图从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学的相关特点,浅谈怎样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网络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网络教学;创新模式;构建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也日益深入。网络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转变。本文试图对网络环境下,对网络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教学的内涵与本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学指导思想方面。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相应的,教学过程也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操纵者,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是升学率和测试,而对学生个性、心理、兴趣等考虑较少。现代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任务除了传授学科基础知识以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学生时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通过实践锻炼,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和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
2.教学媒体与教学信息方面。传统教学的教学媒介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板书、教科书、挂图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多种新型教学媒介,如:电视、录像、计算机等。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虚拟技术的出现,通过立体化、多通道、远距离、大范围的实时交互传输,极大地拓展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与空间,增强了人类感知、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它还为新的教学模式如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3.师生角色方面。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把关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信息接收者,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也要做教学的设计者、教学软件的开发者和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重心,师生之间是一种协作合作的关系。
二、网络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1.利用网络课件的直观性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小学生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升华情感,从而获得学科知识的建构。网络课件的直观性,主要表现为绚丽的色彩、动人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直观清楚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要利用好网络课件的优点,就要求老师要结合学科属性和学科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课件。如:数学老师在讲授几何的相关知识时刻利用几何画板,英语老师可根据需要向学生播放英文视频等。
2.利用网络课件的交互性来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学习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交互平台,学生可以凭借网络交流工具,如:QQ、微信、电子邮件等,对学习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探讨,从而极大地调动众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主控制。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课件进行自学,老师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整理。当学生在进行语文、数学、外语等各门学科的学习中,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谈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及困惑。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加了学生与人交往的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当今社会,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网上合作、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利用网络课件的开放性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网络技术既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信息交流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资源库。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已经可以与互联网相链接,这为学生和老师随时查阅网上信息成为可能。网络具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为教学提供了无限的知识信息源泉,当学生学完教学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查阅、观看相关的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后,学生可能会对鲁迅的其他文章感兴趣,就可以自己在网上搜索鲁迅的文章自由阅读。由此可见,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极大的作用。
三、网络环境下学生如何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唤醒和激发主动参与的意识,训练掌握认知策略,发挥选择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网络环境下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是针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游戏方式开展的自主学习模式。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对游戏有着特别的爱好,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快乐地进行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但由于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们都融合进角色之中,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了解方法,培养情感。
2.网络环境下创建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能“全权”下放, "袖手旁观",照搬成人的学习模式,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利用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逐步失去了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归纳、评估、加工、传递和创新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可能会多达数百上千条,这是教参望尘莫及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3.网络环境下创建基于协作的自主。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学生们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象等各种符号,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探寻,然后根据自己的搜索结果,谈谈自己的操作方法,短短几十分钟的一堂课中,每个学生都数次甚至数十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问题讨论到最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加以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协作式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4.网络环境下基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我们都清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学习能力、认知风格都有差异。而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按照“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随着校园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交互性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做到在校园网、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功能电子网络教室的应用,充分考虑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时,当老师应付不了学生大量的、集中的、同时的又是个别的学习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例如,可以调用教学资源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教师个人网站、资料库等,以巩固学习的内容,解决学习的疑惑,了解不同的观点,掌握不同的方法。根据需要,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发到服务器终端共享,以实施对学生面广量大的指导。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中小学教学的新模式,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模式针对性更强,开放性更高,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更加深化,因而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学珍.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9(5).
[2]刘向东.浅议网络技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J].成才之路,2009(11).
[3]李茂杰.网络技术在任职教育中的运用[J].国商界:下半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