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摆正课堂几个关系  改变阅读不良现状--作者:徐宁

摆正课堂几个关系  改变阅读不良现状--作者:徐宁
摆正课堂几个关系  改变阅读不良现状
——浅谈阅读教学应处理的好几个关系
徐 宁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应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阅读课堂也应是开放的、互动的、生成的、灵动的。而现行课堂普遍存在着不扎实、不朴实、不充实、不平实的倾向。我认为,要改变当前课堂不良现状,语文阅读教学应着重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新课程教材精编的许多文章,意蕴丰富,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师生耐心细致地研读、体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些课堂偏重进行词句理解、段落的分析与归纳、篇章内容与主题的挖掘提炼,对局部关注较多。只重视局部忽视整体的作法使文章支离破碎,缺少了整体感。
  与此相反的是:还有一些阅读教学,似乎来了个大转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甚至囫囵吞枣,全然没有了静思默想,没有了教学细节,没有了词句赏析,没有了布局谋篇,注重整体忽视局部。如此种种,局部与整体均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众所周知,读书有个过程,即由薄到厚再到薄。也就是先深入文本,体会其丰富的意蕴,再提炼其精髓,这是个深入浅出的过程。那么,怎么才能兼顾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让“鱼与熊掌兼得”呢?我认为:“运用巧妙,存乎一心”,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掌控。教师要把握尺度,把握深度。抓住紧要处,左右逢源,以点带面,兼顾整体。让关乎全文的语言特点、布局谋篇、写作风格等方面内容,渗透与体现在阅读解析过程之中,体现在对文本的感悟上,体现在生成性的环节里。
  二、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生活是课堂的延伸。教师应该立足文本、立足课堂,但不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因为课堂信息量是有限的。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显得课堂信息量捉襟见肘。要使课内与课外紧密相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让学生不仅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使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语文教师的使命不仅是课堂上使学生长知明理,激扬文字,更要为学生架起与生活、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步入生活、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如学习了《城市的标识》,就要树立环保意识,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一个孩子的自觉行动;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就要使孩子们反对战争,珍视和平;学习了《做一个最好的你》一文,就引导学生去阅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并搜索与自信有关的名言警句,促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自信,引导其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学习了《猴王出世》一文就应引导学生去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去体验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课堂之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不仅是引导者、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共建者。教学过程不能简单成为教师完成任务的过程。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不再单向传授、我问你答、我教你学的被动教学关系。教师要蹲下身子,沉下心来,与学生一道,学会聆听、学会分享、学会体验。不可越俎代庖,以教师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理解。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与教师是有差别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生共长的过程,教师要与学生一道走进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共同体验。做到“有喜同乐,有伤同悲”,才能真切理解学生的感受,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要想真正让孩子领会到儿子失去父亲、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的悲痛,教师就要将文中可敬的“爸爸”----捍卫和平的斗士,视为亲人,真正从内心深处经历一场生离死别。
  四、教师主导与课件辅助的关系
  实践证明,好的课件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但是要摆正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它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工具作用。并且课件使用是有其局限性的。不能以课件演示代替教师的全部,更要防止以演代读、以演代讲、以演代悟,养成对课件的依赖性,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面对多媒体技术,仍然要求教师要当讲则讲、当演则演、当放则放、当收则收,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不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明确目标,要加强指导。如在演示《桂林山水》一课桂林山的形态时,教师要随着画面的闪动,有重点地指点学生观察象鼻山、骆驼峰、石老人的样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桂林山的奇特、秀丽、险峻。又如《火烧云》一课里,在教师的指点下,让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上“飞奔的骏马”“凶猛的大狗”“威武的狮子”,让学生观察火烧云那惟妙惟肖的形态与绚丽多姿的颜色等等。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充满活力激情飞扬的课堂,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导与辅助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才能获得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