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作者:贺文君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作者:贺文君
四川省井研县师范校附属小学校       613100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堂要贴近生活、取材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超越传统视野,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景,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能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巧妙引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的,如果教师能够在引入课的时候吸引学生,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当我们感觉单纯凭借语言的描述很难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时候,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带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海洋。
例如,在《8、7、6加几》教学时,我运用计算机设计出多媒体课:师:小红和她的几个好朋友约好到人民公园去玩,正准备上车时,售票阿姨挡住了去路,她说必须答对车门上的题目才能给他们开门。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出答案。学生全部答对了车门就开了。在教学设计上,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并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生活场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又如,我在教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时,在讲新课前,先播放两段视频引导学生观看。一段是人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一段是人们排队买车票的情景。这两个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学生一看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乘机问学生:“买东西、买车票”要用什么?”学生回答后,再问:“你们想认识人民币吗?那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离我们的生活不远,能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知识难点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体。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比如在教学减法的意义是,学生从静态的图片观察中,仅仅是发现树上停着2只鸟,飞走1只,却联系不到树上原来停着3只鸟,更不能从画面上自然抽象出减法意义来。因此,我为学生创设情境,利用投影演示:先把3只鸟停在树上,形成了原来有3只鸟的印象,叙述到“飞走”时,即移动一只鸟飞向空中,让学生眼前呈现飞走的情景。这样动静结合,学生从“动态刺激”中增强了感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形象地反映画面的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观察中形成表象,借助表象,得出3-1=2,从而得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来计算”的道理。至此,减法的意义已深深刻在学生头脑中。
再比如在教学《角的大小》时,我设计了“角的大小和角的边长有关系吗?”的问题。多媒体出示两个角(两个角一样大),一个角的边画长一点,一个角的边画短一点,让学生观察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学生争议的基础上,多媒体演示,把两个角重合,发现角一样大,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里可告诉学生,角的两边是射线),只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此时再运用动画演示,把一个角的两边随意延长或随意缩短,告诉学生角的大小是没有变的,因为两边张开的程度没有变。运用多媒体演示,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三、发展逻辑思维,内化知识能力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认识事物还不够全面,学习数学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多彩的声音、色彩、动画功能为学生直观地展示教学场景,呈现思维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创设按题意配制的活动场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四、启迪立体思维,提供创新空间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立体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
例如:把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以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不出所得到的旋转体是什么,甚至怎么旋转都弄不清楚,用教具演示也无法展示“旋转体”,因此学生解答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通过Flash动画演示,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旋转的过程,也可以把旋转时的轨迹完整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旋转体是一个圆柱体,对于学生理解、解决此题起到相当大的帮助。
五、拓展学习领域,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绽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能节约时间、增加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常识等内容时,利用电脑设计,把有关资料(文字、图形、声音等)制成CAI课件,在课上讲解,增补教学不足。课堂上还可让知识点重点呈现,反复出现,对于知识的强化效果很不错。同时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在屏幕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节省了时间。另外,复习时利用多媒体更为便捷,将各种类型的习题分门别类地存入电脑,使学生对知识更能系统掌握,可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化抽象为具体,创设更具有吸引力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