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重在“活”--作者:田丽群

语文教学重在“活”--作者:田丽群

湖南省凤凰二中      416200

   长期以来,语文课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学倾向。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位置,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初中语文教学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观念的创新比方法的创新更为重要,教师要改变沉闷无趣的“满堂灌”说教式教学方式。教育心理学指出:初中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不太长,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课堂节奏慢,学生就会出现做小动作或小声说话的不良现象。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集中的时刻,采用快节奏的、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积极问答、诗歌朗诵、辩论比赛等,使课堂既紧张又活泼,既轻松又刺激,也使学生一直保持兴奋的状态,高昂的学习兴趣,知识自然也会掌握得牢固,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更新教学方法,让语文课 “活”起来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是有效使用语言和话语是否恰当的重要根据,将学生放在设置的情景中学习运用语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形式,又可以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教会学生体会和理解语文的语言魅力以及其丰富文化底蕴。作为语文教师,拥有雄厚的文化底蕴,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辩论是语文课堂常见的教学形式、竞赛的内容有很多,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方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通过辩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培养了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体参与的学习氛围。

2.用成功体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它能使学生萌发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内在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多次的成功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并逐步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正确的回答问题,哪怕是一星点闪光之处,也要及时捕捉,加以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荣耀感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的赞赏、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坚定学生的自信心;相反,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妙的指出,既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伤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教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让他们学会欣赏其中的“美感”,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提高自己的语言层次和自身文化修养,这就是语文教师的魅力。还有老师在学生的心中是语言的典范,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语源干干巴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要不断变化,词汇要丰富,而且应根据实际情况,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凝重深长,让学生沉浸在语言酿造的轻松氛围里。

三、用先进教学手段,使教材“活”起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为活跃课堂的教学开辟了更多捷径。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能较好地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愉快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深化学生对词句的理解,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的听、读、写训练得到有机的结合。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学科,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让学生语文教学活动“活”起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联想、想象力、超强的理解力、旺盛的创造力关键所在。这也是时代发展对新时代的中学生的要求,同样也只有在活跃的教学课堂中才能使学习目的顺利完成。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