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翰林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中心 553536
【摘要】茶叶需要经过种植和加工才能形成产品,而我国一直是茶叶生产加工的大国,而我国茶叶栽培加工技术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茶叶贸易也在世界各地开展。为了保障茶叶产量,现代技术的运用也变得更加普遍。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茶叶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并且对茶园未来管理的方向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茶叶;种植管理;加工技术
在茶叶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对于能量和技术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而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也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了全面应用。在这种背景下,茶叶加工技术的提升也将成为茶叶种植加工的必然趋势。精细化管理技术也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先进的种植管理理念也逐渐成为茶叶种植当中的重点。
一、 茶叶的具体用途
茶叶的具体用途在现阶段已经不再仅仅是在生活方面,在化学、防止、建筑、照明、电学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茶叶的用途。例如将茶叶粉碎后进行封装,可以在冰箱内作为吸附剂,对于异味、杂质等进行吸附,另外将茶叶进行化学处理还能在工业生产中吸收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另一方面,茶色素也能当做燃料、抗菌物质使用,因此对于茶叶的种植管理来说,完善此项工作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价值显著[1]。
二、 茶叶的种植管理
1.土壤质量管理。对于茶叶质量来说,茶园土壤质量管理能够提供非常关键的生长环境。例如在茶园周围的范围内不能有化工厂或垃圾处理厂等,排除金属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影响。此外在土壤本身的质量控制上,以弱酸性为宜,在寄生虫、病原菌的含量上要符合标准。在茶叶栽培期间,对于施肥和养护工作要重点关注,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时节,需要采取一定的覆盖手段来防止水分的流失,提升土壤的整体质量。可以看到土壤质量管理和种植管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也是茶叶种植的基础工作。例如种植时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为宜,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移苗时尽量多带土不损伤根部,茶苗太高可于移栽前离地15―20cm处进行修剪作为第一次定剪,应浇足定根水;再覆盖一层松土。其后做好防冻抗旱保苗全苗工作。
2.施肥。施肥有一个明确的原则,即“对症下药”,根据茶树品种的不同来分析其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结合本身的土壤生存环境来确定肥料的不同种类。以目前的种植管理来说,农家肥和有机肥的占比相对更高,化学肥料由于其一定的缺陷也已经开始停止使用。需要注意到的一点在于有机肥的使用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机构认证。茶苗移栽前后以施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使用;须用经过有关部门登记许可生产的不含合成化学调节剂的商品有机肥和矿物肥料,农家有机肥必须是无工业污染。在具体的施肥工作当中,除了基肥管理,还要注重追肥。而农家肥的肥力相对于有机肥要弱一些,所以用量也可以适当增加,并根据茶树的生产状况来进行使用。追肥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做好盖土,并且补施叶面肥[2]。这一环节是茶叶种植的核心手段,对于产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修剪防护。修剪防护工作是提升茶叶质量的又一项关键措施。在修剪模式确定之后,需要对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结合施肥程度和病虫害情况来确定最终的修剪方向。例如幼年茶树的修剪目的在于增加树幅,而成年茶树的修剪目的在于抑制生殖生长,老年茶园的修剪目的在于重新获得高质量茶叶,这一阶段的工作对于茶树质量同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4.采摘工作。采摘工作主要是对成品茶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这要求采摘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茶树的生长发育特点。例如对新梢的生长规律进行掌握之后,才能针对性地进行合理采摘。
三、 茶叶的加工技术
例如现阶段常见的微波、红外干燥技术已经得到了充分使用,这些新技术不仅具有节能的特点,在产生的污染程度上也比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要求。在茶叶的加工环节当中,智能化和程序化的可控制管理也推进了加工工艺的标准化[3]。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机械应用成为了非常普遍的趋势。目前还可以根据茶叶的实际状况和环境因素对工艺技术进行必要的选择和调整。以现阶段的优质绿茶加工过程来看,鲜叶的摊放和后期的速冷技术也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技术,并通过专门的设备来实现生产和输送的一体化。
1.茶叶新工艺的使用。我国的茶叶按照传统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六大茶类,而在工艺的变化和创新方面也有了稳定的发展。茶叶加工技术创新方向中,例如烘炒同时存在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例如普洱茶不仅有再加工和发酵,也有揉捻后的发酵。再比如现阶段的茶叶机械采摘技术,已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中不断改进。但是以目前的状况来看,人工劳动力的缺乏是产茶区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而机械采茶技术虽然效率高,仍然要注意到鲜叶志康的控制问题。我国一直以来都是茶叶大国,很多名优茶的种类也仅仅只在中国地区出现。而机械技术即便优势明显也无法完全取代手工,因而新工艺的使用仍然需要重点关注[4]。
例如摊青工艺的使用。该技术重点可以提升成品茶的茶香气。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时间和温度的控制要求非常高,否则容易导致鲜叶出现红变的危险。因此该技术也是非常复杂的技术。为了能减少温度的影响,在技术上也一直展开了研究,例如考虑到了培育多酚氧化酶,通过温度的降低来提升过氧化酶活性等,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2.生物技术。
2.1 膜技术。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该技术相对而言具有设备简单和操作方便的特点,不会产生严重的污染[5]。另外膜分离技术在茶叶的深加工环节当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例如在速溶茶方面,膜技术实现了对茶提取液的浓缩,然后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加工的方式进行冷冻。相比于传统技术,膜技术不会影响茶叶本身的营养成分和香气,保留了茶叶本身的品质。
2.2 酶技术。酶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它以酶作为标记物,与抗体或抗原联结,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作用后,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作抗原抗体的定性和定量,亦可用于组织中抗原或抗体的定位研究,即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酶本身的水溶性非常不稳定,所以酶固定技术的运用就需要保障其分子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催化作用。例如在红茶的加工当中,就可以通过酶来提升反应的强度,提升茶黄素的含量。另外在绿茶加工当中,也能有效减少绿茶的苦涩程度。目前该技术也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茶叶和茶饮料的加工当中,防止茶叶出现色变。
2.3 冷杀菌技术。是相对于加热杀菌而言,无需对物料进行加热,利用其它灭菌机理杀灭微生物,因而避免了食品成分因热而被破坏。由于杀菌过程中食品的温度并不升高或升高很低,即有利于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又有利于保持色、香、味及营养成分,所以包装与食品机械的设计与制造上采用冷杀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6]。相比于传统的高温杀菌,冷杀菌可以有效减少高温杀菌打来的不良情况,例如微生物、茶多酚等含量的减少。冷杀菌的具体方式有超高压杀菌、辐射杀菌、磁力杀菌、紫外线杀菌等多种方式。
3.节能和清洁技术。
节能的作用在现代生产当中进一步放大,即我们所说的“低碳”生产。低碳茶叶的生产环节需要重点对茶园进行关注。茶叶加工在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注重到节能和清洁问题,原因在于人们仍然将茶园当做是一项传统农业,在质量安全的管理方面还没有意识的提升。此外人们普遍认为茶叶需要高温杀青,又需要高温搞糟,可以不需要考虑微生物的污染。实际上前文也提到了冷杀菌技术等使用,而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问题也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换而言之,茶叶加工环节中的污染源分析需要结合生产过程进行重点研究。例如在加工环节当中,对于设备的使用需要进行规范,比如利用热风杀青需要保障热空气的质量安全;发酵环节要重视到微生物的控制;干燥环节要注意到水分控制等,另外包括人员的管理和设施管理,都需要有生产管理记录,以此作为质量控制环节的参考依据。
四、 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作为一种古老产品,茶叶的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工作,而这样的特点也让技术创新需要和农业过程相使用。因此在技术创新的发展上不能脱离传统的农业技术,因此未来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各项新技术的运用仍然会发挥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庆. 茶叶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浅析[J]. 农家科技旬刊, 2016,17(04):03-04.
[2]陈军胜, 武建伟, 王昊,等. 北京市温室茶叶栽培管理与加工技术(上)[J]. 北京农业, 2011,08(01):22-22.
[3]张进华. 有机茶栽培管理技术[J]. 茶叶学报, 2012,01(03):29-30.
[4]廖平海. 浅谈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16(19):43-43.
[5]池宣益. 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和加工中的应用分析[J]. 农技服务, 2015,05(12):223-223.
[6]罗建明. 分析油茶栽培管理技术[J]. 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02(21):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