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 416700
养成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通过个体的感受和实践,达到不需要外力和内部意志控制,就能自觉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乃养成教育的下位概念,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诚实守信、文明礼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益的生活习惯以及遵守社会公德等多方面的习惯的培养。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工作中首要的工作任务,是优良的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能否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前提。所以,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当前,在学校的教育中存在着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忽视对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家庭教育的不规范也直接影响着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些家长平时对孩子不严格要求,只是一味满足孩子在物质和经济的需求,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毛病、小错误置之不理。
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当代中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所下降,滋生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在生活上,养成了懒惰、不能自理、随地丢垃圾、偷偷吸烟饮酒等;在物质上,贪图享受、攀比名牌、盲目追求高消费等;在思想上,受网络的影响,中学生常常沉醉于虚拟游戏世界中,表现为无集体主义、无责任感、暴力、思想空洞、意志品格脆弱等。这些不良的行为,远离了合格中学生的标准。
教育社会学认为,新的个体加入社会之前,社会就为其准备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必须适应的行为模式。人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环境,学习社会为之准备的多方面的行为规范。而当今时代,学校,作为学生的一个常驻场所,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养成目标。学校应该着眼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充分照顾人的社会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制定适合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在横向上,学校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针对不同学龄段学生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设定相应的养成教育目标,比如说:以学校为情景,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从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巩固学生已习得的行为。在纵向上,学校应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以行为规范和行为训练为重点,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将学校养成教育目标分解到各个年级,循序渐进,梯度分明,分布落实,各有侧重,交叉覆盖,便于操作和评价。比如说:能正确使用日常文明用语,懂得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是中学生应当具备的文明行为习惯;知道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是养成学校文明行为习惯的基本保证,学生学会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校应创设良好环境,优化育人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可以完善警示招牌、名人字画和橱窗报栏,培育花草树木;通过“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标兵”、“先进班级体”、“先进团支部”、“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通过音乐、美术、诗歌、小品等艺术活动,将行为习惯以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辨析扬弃。
学校应当尝试推行“新生育人”、“门岗育人”、“寝室育人”制度。新生育人,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结合新生军训,重点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宣传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未雨绸缪,做好预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针对新生的违纪行为,结合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门岗教育是指,学校注重门岗管理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每天早上课前半小时,值日行政、德育专干、门卫和“文明行为监督岗”的学生在校门口执勤,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寝室育人是指,住读生每天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寝室里度过,所以寝室也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建立严格的住校生管理制度,有生活教师24小时值班服务,从文明行为、文明生活等方面进行引导。
学校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是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效性前提。队伍建设需要专家的引领,学校邀请专家教授对德育队伍进行集中培训,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引领,去一些示范性中学参观考擦。建立层级有效的管理队伍,调动各方面形成教育合力,比如说:建立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分管副校长、学生科长和教务科长参与,在养成教育中发挥核心作用;建立年级指导小组,由年级组长负责,全年级教师参与,按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对本年级养成教育进行指导;建立班级训练小组,由班主任负责,科任老师参与,具体落实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
学校教师应当率先垂范,做好学生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学习的典范。因此,教师不论课堂内外,都必须时时刻刻注重自己的表率,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和文明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好学生文明行为的表率和楷模,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课堂教学是分不开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思想观点和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感化、教育着学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自觉把教书和育人当做自己的高尚职责,切实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德育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要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养成教育,就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长期教育和训练的一个过程。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对学生的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等多种手段,使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生活、合作、交往等良好习惯,以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