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二中学 553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分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堂中主要存在认识不到位、课堂教学无序、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和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措施,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管理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它具有灵活性、操作性较强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的课程不同,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达到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以学生实践为主体的课堂,难免会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管理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堂管理问题
1.课堂常规的淡化。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属于边缘学科,原来还有一个等级考试,作为报考重高、优高的加分,有5分的分值。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都会以等级考试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练习,学生也会认真对待。现在等级考试取消了,教师、学生顿时感觉轻松了不少,相应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没有原来那么严苛。 而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很高,但学习态度却并不好,在教室里讲话、偷吃零食等情况时有发生。大都以一种娱乐放松的心态来机房,并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永远要比对上课内容、教师的兴趣要高。
2.上网聊天、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一些固定的习惯,加上班主任的严格管理,只要任课教师能花点心思,学生是不敢随便打破上课规矩的。信息技术课则不同,一般都是在机房上课,座位的摆放和教室的座位不同,很多时候,学生是侧对着前面黑板和教师,直接面对的是电脑屏幕。教师一般要在讲台上操作演示、写板书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所以,当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就比较容易去打开与学习无关的页面,也就会出现玩游戏、聊天、看网页的情况。更有个别学生偷偷地把U盘、MP3带进来,把游戏拷贝到电脑里面玩,或者去网上下载游戏、玩在线小游戏等现象层出不穷。教师下来巡逻指导的时候,鼠标轻轻一点,就切换到学习界面,以逃脱教师的监管。
3.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不同,这些差异造成的是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相差比较大。特别是在城郊的学校,这种差异就更明显,家里面有电脑的学生一般书本上的内容不用教,他已经会了;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经常会“吃不饱”。对他们来说,剩下的时间就会无所事事,就可能会去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和上课无关的事去了。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包括一些民工子弟学生和外地转校学生)初一时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还需要个别辅导。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转化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相比其他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科,这并不表示它的每一节课内容都充满趣味。学生喜欢信息技术,但他们感兴趣的主要是娱乐方面的游戏、上网等,而并非是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实现兴趣对象的转化。教师要利用各种因素,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把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兴趣转移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来。
课堂任务分层,由易而难,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成就动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主题任务,比如在制作电子杂志或者网站时,提供一些项目主题:历史人文、探月工程、旅游地理、纳米科技、基因工程、机器人等,供学生参考选择,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主题。
2.利用学生的自尊心来多方引导。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大难题,学生偷偷玩游戏、QQ聊天、上网的情况时而有之,教师和学生就像在玩猫和老鼠的游戏。结合一些教师和自己的经验,得出一些办法:比如和学生定好条约,如果在上课过程中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要接受扣分、打扫机房卫生等处罚;比如对个别学困生,要求必须完成本课基础作业,然后在指定的几个网站进行浏览;比如加强多媒体教室软件的监察功能,将查看到的学生屏幕广播到投影仪,全班同学循环检查,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减少开小差的时间。
而单独针对学生玩游戏,有一些老师的想法非常值得推荐:“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谈心等方法疏导学生,淡化他们的游戏情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主动给学生一些玩游戏的机会,选择一些健康、优秀的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对抗赛、游戏评论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区分游戏的优劣,正确地选择有益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后进行深入创作,从‘玩游戏’到‘创作游戏’,在实践中去体会技术的力量,更好地发现自我价值。”
3.利用学生活动来增强情感体验。利用小组合作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在组建小组的时候,对学优生、学困生进行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鼓励学困生尽其所能,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这种交流如果能够真正进行起来,就能很好地调动学优生、学困生的积极性,进而改善课堂纪律。或者组织学优生成立专家小组,让他们负责班级技术支持,而其他同学看到班上“高手”的成就,他们潜意识中对计算机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全班也就形成了喜爱信息技术课的氛围。
4.合理妥善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教师要依据教学经验合理、妥善地进行处理。比如:情况一,上课过程中学生电脑突然死机,重启后黑屏,这是老机房经常会碰到的事情。此时,如果有多余电脑,马上更换,如果没有先就近安排和同学合用,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再进行维修。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每次上课前仔细检查需用的设备,保证上课时顺利使用。情况二,个别学生课堂随意讲话,如果是偶然的情况,教师需要了解情况,暗示或提醒讲话的学生,并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再吸引到教学中来;如果是明显捣乱的,教师应该制止学生行为的进一步恶化,但不会在课堂上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课后再与学生单独沟通。教师需要和学生坦诚相待、给与关怀,一旦师生建立起比较和谐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听从教师意见。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其目的是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而要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术的课堂纪律,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人的发展,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因此教师应要多一些人性,多一些理智,对学生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