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者:谢四明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者:谢四明
                                 湖南省新田县龙泉镇田家学校   425700
    摘要:对于现在的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探究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诸多教育方法,对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的基础、核心和归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一、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现实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中,尤其是在许多教育工作领导者的思想认识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把心理不健康看成是小学生中的普遍问题,甚至有的认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心理都不健康;有的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根本没有心理健康问题,扩大化与不重视均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首先是缺乏足够的专职心理教师。其次,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
3.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小事,很容易搞的一件教育工作。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素养,并且需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4.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而是作为一种创收的手段,赚钱的方式。
二、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明理法。思想道德认识是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的基础。所谓的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们去正确认识以及评价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美丑观、是非观和荣辱观,以次为基础更好地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此时他们的心灵正是纯洁无瑕的阶段,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在用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作为重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所以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
  2.陶冶法。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一个有效运用环境因素进行教育的一个教育方法。陶冶法主要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创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让学生们的身心在健康积极地环境种得到潜移默化,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促使品德的成长。
  3.感染法。感染在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在教学中,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需要用自己积极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要求充分的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小学思品教学过程中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点就在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共鸣。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不能把他们看成教学内容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与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硬式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学生主体,运用现代化教育设备及教学技术,以达到教学目的。有位教师在《敬礼,五星红旗》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该课的内容主要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在国外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她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运用网络、书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让学生们在自主寻找中学习,接着他们在课堂上播放家里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甚至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为一名参与者和学生一同感受,最后学生的收获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多。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对措施
1.学校需要按照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分年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是由其比较稳定的,经常出现的那些心理特点构成的,它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因此,学校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教育要有针对性,因势利导,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时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学年阶段,有目标地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这样做: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强心理保健指导,培养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
2.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对措施。
(1)、紧抓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教育就应该包括对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这样来评价师生的教学活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如何教人做人应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抓住课堂契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2)、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
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碍于面子,怕人说“出风头”而又羞于表现自己。为帮助学生冲破这一层心理障碍,我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一次“学名人 • 做名人”十大名人评选活动。
 (3)、组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许多研究表明早年挫折经验对成年后影响甚大。为此,我有组织地开展: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挫折教育,使学生增加对突如其来挫折的心理承受力。②个体需要挫折教育,如“假如我中考失败”,“假如我失去知心朋友”等讨论,为学生创设挫折情境。③以团队组织为依托开展“今天我主持家务”等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针对当前独生子女的物欲膨胀,有意识地开展欲望不能满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个人的需要要服从社会和他人需要,对不合理的需求加以矫正。
(4)、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教会学生与人打交道的技巧。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的,也总是在不断交往中从事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如何,对于人们完成活动任务、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都有深刻影响,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主要依赖以情感成份为主要调节器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团伙中他们可以更快地获得强烈的安全感、归属感,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指导他们掌握优化人际关系策略。帮助他们克服人际偏见,指导他们加强个性修养,教会他们基本的社交技巧。
(5)、课余谈心对小学生进行生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为人处事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四、完善家长学校和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1.开设交流信箱、心理热线和进一步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收集他们的心理活动,并鼓励他们面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向老师咨询,以寻求解答,使自己的困惑得到解答,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心情是舒畅的。
2.学校要配合家长、社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懂得: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做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追求,因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们前进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充满希望和信心。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如自我气质的了解与完善,活泼开朗性格的塑造,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性知识的掌握,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与交往,自尊与互尊教育等。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的一个严峻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实践证明,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我努力了,并且一直在努力着,努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未来有用人才,努力为他们心中营造一片明媚的蓝天。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