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教学咽音唱法的误区及应对策略--作者:张璐  姜仁炳

教学咽音唱法的误区及应对策略--作者:张璐  姜仁炳
                                湖南省保靖县民族中学     张  璐    416500
                                湖南省保靖县教育科研所    姜仁炳    416500
   一、张口练习出现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在咽音练声法中第一个无声练习是张口练习,它与普通说话的张口方法不同。初学者做这个练习时,往往下巴下移或下巴肌肉紧张。
最有效地纠正方法,练习时把思想集中在颈后部,始终只想在脸部一带完全放松的情形下抬头看天花板,绝对不要想张口。如果在抬头的同时微笑,可让咽部促使舌骨后部提高而解除下巴紧张。
张口的正确姿势:颈部稍为前倾,手按着下巴使其固定不动,拇指按在下巴中央,以检查下巴肌肉的紧张情形,下巴一带没有紧张的现象后再用颈后部的力量,把头部往上抬动,颈部始终保持前倾。下巴一带始终保持松软不动,这样,口自然张大了,但是喉器位置是固定不动的。
     因此,做张口练习时,要以下巴不紧张为张口大小的依据,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次张口都靠头往上抬动及上唇往上张来促成,下巴完全处于被动而毫不紧张状态。
   二、震摇下巴练习出现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科学地进行张口训练后,紧接着就可以进行“震摇下巴”练习了。这是通俗歌手在演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练习。因为通俗歌手演唱者多数容易喉肌用力,而忽略了气息,震摇下巴同时甩舌头,正好转移了你的用力点,干扰了不正确的发声状态,而培养了利于发声的肌肉组织:后颈、背部以及胸、腹、膈肌。 
    在做这个练习时,最容易犯错的是甩动下巴时头部跟着摆动,做完练习后会引起头晕。具体方法是: ①头颈前倾:②用正确的张口方法把口张大: ③把舌头自然伸出口外。做上述的姿势后,就可以震摇下巴和舌头来促使下巴和舌头放松。练习时,要头部与颈部为轴心转动,不可离开此轴心左右甩动,这样下巴和伸出的舌头就能很松弛。 
这一练习有解除下巴与舌部紧张的功效。它对那些长期用挤紧喉咙来歌唱以至歌唱能力逐渐消退的歌手,确实是一剂很“对症”的良药。
   三、气息训练出现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歌唱中的所有技巧都是依靠呼吸的正确运用而完成的,所以要探寻高深的歌唱艺术技巧,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它比说话的呼吸要吸得深,用得长,同时气息随着乐句的长短、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化。许多声乐学生在还没能掌握正确的气息控制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演唱高难技巧的大作品,由于错误的呼吸运用,在学习上导致许多严重的技巧错误问题。因此歌唱呼吸的误区是歌唱理论学习与技巧训练的重中之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剖析歌唱的呼吸误区及应对策略。 
  (一)气息训练的误区
1.吸气误区。一是吸气夸张。学生错误地认为歌唱呼吸越多越好,具体表现为吸气时声音大,表情不自然,吸气状态紧张,肩膀上端、胸部上提,吸气太饱、太多,吸气时气力同时上提,其上提力量强于腰、腹肌的支持力量,导致肩、背或全身肌肉僵硬。气在上胸,形成颈部肿胀、面部充血、青筋突出的现象,歌唱声音憋闷僵硬,违背了歌唱状态中相对上松与下实的基本原则。 二是吸气松散。学生认为歌唱呼吸要自然,在吸气时就又过于松懈,具体表现为吸气时气息浮、浅,吸气状态相对较为放松,吸气时声音不大,动作表情自然,但吸气状态不积极,气量少,气浮在胸,造成呼吸压力小,不能支持喉咙和腔体的打开,喉位不稳定,共鸣管道不通,容易造成舌根过分用力形成“喉音”,出现扁、白、尖的声音效果。 
  2.呼气误区。一是拙力呼气。学生表现为呼气时力量太大,太猛力地冲气、推气,即在呼气时,气力不均、不稳,似波浪式冲击力,造成声带张力不足,冲力太大常会出现“破音”及离调现象。 二是无下支点呼气。学生表现为呼气时支持无力,全身肌肉懒散,使声音虚空,出现漏气或横膈膜松垮的现象,即气、声关系失衡,声带张力不够,气阻相对过小,声带处于松弛、闭合不良的歌唱状态。 
  3.呼吸控制的误区。这一误区主要表现在呼吸控制僵化。学生在演唱中滞留气息,用僵化的力量保持住后,强迫横膈肌弹性,以致发声时横膈膜得不到再扩张的效果。小腹僵硬无法收缩,气息得到控制但全身僵硬,严重时这种拙力可引起全身颤抖,声带也会随之过分紧张,因而不但声音滞凝浊重,也对声带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气息训练的策略
歌唱中的技巧都是依靠呼吸的正确运用来完成的,所以学生应该掌握科学的,实用的呼吸方法。歌唱呼吸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有有四种:一是锁骨式呼吸法;二是胸式呼吸法;三是胸腹式呼吸法;四是腹式呼吸法。在咽音训练中,提倡的呼吸方法是腹式呼吸法。而获得腹式呼吸法最有效的练习就是“狗喘气”。
吸气时利用腹吸气,肌肉群的收缩运动使气吸得深,横膈膜下降,胸腔底部向下伸展,两肋扩张,气息饱满但是不僵硬,然后完全用横膈膜的办法即跳动的办法来给气进进出出,整个就是上腹部有一点跳动,别的都放松,在出气的时候,横膈膜和肋骨恢复到它们正常位置的动作必须是完全平滑和有规律的。在做这个训练时,吸气要柔和平稳,不要吸得太多,不要耸肩,免得造成僵硬。常用“闻花”或者是打“哈欠”前吸气的那种柔和自如的感觉来形容吸气状态,这时的吸气状态也就是我们训练中所要达到的吸气状态。
这个练习可以给横膈膜和腹部的肌肉弹跳。开始做练习可能比较慢,每秒钟大约一呼一吸两次,以后动作逐渐加快,到能够很稳劲地灵活地每秒钟一呼一吸约四次,这样感觉劳累的是腹部,舒服的是嗓子。这个练习可以解决歌唱中的气息控制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强腹肌力量。
在腹式呼吸法的基础上,如果呼气发得太早、太晚或太强、太弱,不能配合发音情况的需要,要纠正这个缺点需从培养正常的神经联系入手。学生在练唱发音前,把所要发的音的“音高”、“音量”及发这个音时母音在音色上应有的变化,都想准了,再想好需要用多强的呼气来发这个音。
而对于那些拙力呼气人,他们呼气的动作与声带并合发音的动作在时间上没有差错,但是在力量上不能配合,导致发音有漏气现象。要纠正这个缺点,必须认识到唱歌时运用呼气,并非越强越好,呼气应当强弱适当,才能获得最大的发音效果。
学生在学习中要加强呼吸基础练习,循序渐进,在透彻地掌握呼吸运用方法的同时注重艺术修养的培养,促进歌唱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
 四、气泡音练习出现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气泡音有两种:一种是位置低的,声音发自喉头,它对按摩声带很有好处,感觉声带疲劳时,发这种气泡音可缓解;另一种是位置较高的,要求打开喉腔和鼻咽腔,即微笑和打哈欠的状态,咽壁向后扩张,喉器下降,这种气泡音从声带开始,贴着咽壁往上走,气泡音共鸣的位置是在鼻腔后面,而感觉是在眉心。练习时可将这两种气泡音结合起来,先发位置低的大气泡音,然后气泡逐渐变小,位置上移,要求气息要平稳,气泡由大到小,用气不用嗓。这个练习能提高声带的技能,使低音更加淳美。
练习气泡音有困难的人,首先应多做张口和震摇下巴练习,解除喉部肌肉紧张;然后,在练习气泡音时,用手把舌骨后部两侧托高以加大舌骨与甲状骨之间的空隙,这样比较容易捉摸到正确的“气泡音”。
“咽音练声法”是一套独特的专为提高嗓音发音能力的方法,而四个无声练习,是形成基音管的基本功练习,也是咽音用于艺术歌唱的基本功练习。这一步骤练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咽音用于艺术歌唱的效果。在做这步骤的练习时,动作一定要准确,练习规格要求一定要严格,这个步骤是基础,只有掌握好了这个步骤才有可能学好咽音练声的其他步骤。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