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九中学校 161000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舞蹈,聆听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创造精神的鼓励,那么营造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应该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一个极重要的条件。小学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就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要从可敬的老师变成可亲的朋友,让学生提高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在上课时,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孩子们不喜欢老师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学生,上课纪律不好,爱说话,精力不集中。出现这样的情况,低年级我采用的方法是:我可以这样做老师说:“小嘴巴”,学生说:“闭闭闭”,老师说:“小眼睛”,学生说:“看老师”,老师说:“小耳朵”学生:“仔细听”,通过这样的对话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学唱歌曲的时候,我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段教学时,当孩子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常常会摸摸他们的头或是竖竖大拇指,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要让低段的孩子感觉我就像妈妈,让高段的学生感觉我就像他们的朋友。总之,在课堂中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
二、巧妙的导入方式,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成功的导入能迅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律动导入、情境导入等等。我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心里特征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例如,我在教授《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的时,先是用慈爱的表情、期盼的眼神、温和的语言编讲《游子吟》的故事,并配以PPT,创设母子情深的意境,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角色,用心灵去感受,体验歌曲意境中所蕴涵的艺术美。接着引导学生回忆想象日常生活中妈妈慈爱的神情、轻柔的歌声、温柔的爱抚、温暖的怀抱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从而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幸福感和满足感,达到精神境界上的和谐共鸣,进而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咏鹅》时我就采用猜谜、律动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律动,做一些比较夸张的动作,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他们在做什么,孩子们一看就知道是鹅,孩子们一下就来劲了,课堂气氛随即活跃起来了。不管是什么歌曲,只要采取了恰当的新课导入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你的课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把打击乐器带入课堂,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单纯的教唱会让学生很枯燥,如果在一堂音乐课中加入了打击乐器,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根据歌曲的特点提供适当的打击乐器,如:碰铃、响板和铃鼓等,让学生一边听音乐的同时一边为所学歌曲进行伴奏,重视学生的参与与实践,这样学生在敲敲打打中愉悦身心,同时对学习音乐也有了极高的兴趣。另外,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也可以敲击打击乐器,这样不仅丰富了歌曲形式,还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
四、利用范唱,增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一首歌曲,单纯的用琴教唱,学生是难以感受到歌曲的情绪的,因此,通过范唱便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听了范唱后,学生也就明白了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这首歌曲了,也就对歌曲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五、有效拓展,激发学习音乐兴趣
一堂音乐课,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歌曲就完事,更注重的是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较全面的把握与展现,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在学会歌曲后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例如,我在教学第二册《萤火虫》这首歌曲时,就根据歌曲的含义,编一些萤火虫飞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演唱时,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旋律,让学生们挥动手臂,如同一只只小萤火虫左右飞动。又如《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本身是一首寓言式的叙事歌曲,所以,在学会这首歌曲后,我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蜗牛、黄鹂鸟、旁白者,编成一个小音乐剧,通过表演提高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歌曲也有了最深刻、最直观的了解。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得到较全面的发展,要是学生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那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还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