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五中学 553400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印象。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性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各类问题“应有尽有”;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后进生,或者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者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他们难堪;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质疑不理不睬;不能灵活应变,拘泥于原有教案的设计,不善于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这些弊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为此我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上作一些粗浅地探讨。
一、联系已有知识,温故知新提问 ——引入新课
教学要真正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多提问,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任何一个物理教师在上课时都不希望自己上演“独角戏”,学生无动于衷。在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去调动,去激活。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时,(先做感受浮力存在的实验)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在下压易拉罐的过程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溢出水的体积增大,浮力也增大了,那浮力大小与溢出水的多少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如何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及溢出来水的重力呢?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联系已有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往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
二、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事实提问 ——巩固新知
物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也离不开生活。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说常见的摩擦力有哪些”“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三类摩擦;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将物理知识渗透到生活中去。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能力提升
问题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液体的蒸发时,先给学生呈现如下现象:用扇子对着一支温度计扇,温度计的读数不变;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棉花,将棉花浸入酒精中,然后从酒精中取出,再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迅速下降。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这就给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又如,通过列举有待解释的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惯性知识时,教师举例:人绊倒时通常是向前扑,而人滑倒时往往是向后仰,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在学习惯性知识之前却难以做出正确的解释,于是容易产生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从而进入问题情境。
四、关注生活,采取应用提问——学以致用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五、引起争论,激发思考提问——拓展延伸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这样既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也可以把有关知识融会贯通,收到效果比单一的讲解要好得多。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帮助学生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在物理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而是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学习方式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习惯、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课堂提问的设计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提问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为此,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