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长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710100
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会贻误终身。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来强调“节约粮食、尊敬师长、爱护公物、乐于助人”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因此,我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一、确定明确的指导思想
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从细微处入手,并一一落到实处,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可以使之成为稳定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注意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首先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这一点是要中之要。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除了充分利用思品课的课堂阵地,又密切联系语文、数学等学科协同教育,通过各学科办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同时要让各学科老师共同参与,让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各个学科中,养成教育并非校长、政教处、少先队或某一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小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是根据各年龄学段制定响应的计划和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①行为表现制度:由本班小干部负责每天的竞赛检查,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好记录,并且作好教育,一周作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②学生文明行为考评制度:每月都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作好记录,评出文明小标兵并且进行存档,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③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争取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有条件的可以请家长定期小结,或给全体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工作。
三、收到理想的教育成果
通过如上教育,学生将会在行为、文明、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习惯有所改进。
例如,学生养成的良好饮食习惯,杜绝零食、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物进校园,也不从家里往学校带零食;能树立起安全意识,课间做安全有益的游戏,去弃了攀爬窗台栏杆、追逐打闹等不良行为;课前能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上好晨读和自习,自觉遵守纪律;尊敬老师,体贴父母,礼貌待人,爱护公物等等。
四、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向
在师生共同努力和配合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更欣喜的是学生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明白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今后的自身发展的意义及重要性。
经过长期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取得了可赞的成绩,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我深知,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这方面的工作我打算更加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并进行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更上一层楼,使每个小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少先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