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 416700
摘要:湘西民族地区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贫困家庭多,贫困学生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贫困生厌学越来越多,对我们的教育、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探究贫困生厌学原因和提出应对策略,成为我们老师的必要课题。本文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贫困生厌学的成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贫困生;厌学;应对策略
湘西民族地区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绝大多数父母亲外出打工、谋生,造成留守儿童居多。大部分留守儿童都跟爷爷、奶奶生活,从小接受隔代教育。近几年的教学,我们发现农村来的贫困生爱学习的越来越少,厌学的同学越来越多。对我们的教育、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探究贫困生厌学原因和提出应对策略,成为我们老师的必要课题。
一、 贫困生厌学的成因
1.家庭教育的影响。湘西民族地区多出现空巢家庭和留守儿童,还有一些单亲家庭,家长忙于打工养家,并且远在他乡,没有过多精力管理督促子女完成学业,也无法及时对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指导和帮助,所以这些学生的生活起居与学习状况便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于是,作为青春期的他们在面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挫折会出现脆弱无阻、迷茫,不知怎么办等问题。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以武力解决一切问题,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对孩子期望太高,稍有不如意就拳脚相加。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之后,还对老师说“如果孩子不听话,就狠狠地教训,怎么打都行”,他们认为棍棒下面出人才。岂不知,那样做,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了伤害,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与父母对着干。还有的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吵闹、打架,甚至草率离婚,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感到前途渺茫,从而产生厌学。
2.学校教育的影响。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但在现行存在的教育体制下,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是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尚未形成一种可以让学生百花齐放式的展现各自天赋特长的学习与发展模式。抛开体制因素,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湘西这片土地上,还有部分学校专业教师短缺,专业教师充任专业之外的教学任务,因此难以达到“术业有专攻”,在“考试成绩至上”的指挥棒下,教师很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于一些有想法、有创新、有特长而不擅长学习的学生,简单枯燥、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特别是部分老师讲课选取的内容偏、难,考试选的试题偏难,一次一次地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慢慢地引起厌学,甚至放弃。
3.贫困生自身的因素。贫困生一般来讲有自卑心理,在学校学习,各方面缺乏自信,害怕与人交往,不敢当众发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部分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父爱或母爱,他们强烈渴望父母的爱,看到周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而自己的情感需要却无法得到满足,心理难免失去平衡,感到痛苦,产生怨恨父母、怨恨家庭。还有部分贫困学生过早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导致对社会产生不满,对于家境富裕的同学产生仇视心理。还有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力差,整天迷失在不良习惯中,如沉迷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或者与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这些贫困生很难融入学校学习这个大集体,使自己孤立无援,导致学习成绩差,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自暴自弃,甚至破罐子破摔,产生厌学心理。
4.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流传“读书无用论”,部分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也到外面打工漂泊,一个月工资可能还不如那些没有读大学的人;还有,社会上找工作走“后门”的歪风邪气等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部分家长送子女读书的意志,让那些贫困生的家长们失去了信心,极大地挫伤了这些农村贫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贫困生厌学应对策略
1.整个社会要形成崇尚“知识就是力量”、敬畏知识的良好风气。我们的政府要重视知识分子,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给大学毕业生创造创业的“土壤”环境,机会。塑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能给大家带来财富,给贫困生榜样和希望。
2.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贫困生的投入以及加大对网络的管理。我们的地方政府要将国家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深入到各村各户,对真正贫困生家庭扶贫到点、到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现在是网络信息化社会,但我们很多学生沉迷网吧、游戏。所以我们政府应加大对网吧、游戏室的管理,,不容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游戏室,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作为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应经常做家访,深入到贫困生家庭,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老师、家长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疏导。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压力或创伤。
4.贫困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仅不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而且很难再社会上立足、生活。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一旦我们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就不会厌学。
总之,湘西民族地区贫困生厌学问题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相互渗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青 试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及其疏导 教育与职业 2006(4)
【2】 隋丽娟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教育与职业 20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