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 535000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其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要使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不能仅停留于口头上,要十分重视语文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其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实践
一、引言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 。一方面是因为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另一方面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 课堂气氛沉闷,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它为学生与生活、社会、自然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把世界作为教科书,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动、多样、探索性的活动中建构语言,使具有差异性的个体都能在语文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原因 1.这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一些重要特性决定的。第一,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语文学科是政治、数学、地理、历史、美术、音乐等众多学科学习的工具,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工具。而这些社会的、自然的、艺术的学科知识也必然或多或少在语文学科中得到融合,社会活动的种种方式也必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得到运用。因而,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文学样式。所以语文教学也可以体现综合性。第二,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一篇文章除了语言文字的形式,还包含着作家对自然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不仅包含着知识、技能,还包含着道德、情感、意志、品质等人文内容。因而,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单一的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它必须以人为本,发掘利用好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将这些因素加以综合并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三,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语文学科不仅是供学生课堂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且延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语文教学也应该渗透到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也是符合“大语文”的教学观的。 2.由综合实践活动的优越性所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虽然还是方兴未艾的事,但它所显示的极大优越性却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它给学生带来了什么?从各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来看,学生的素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机。综合实践活动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在学科学习中得到迁移。学生们变得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2)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努力获取了成功的体验,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提高了对自己的信心。(3)培养了多种学习必备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生带来了种种益处,不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所企盼的吗?那这门课程所用的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就毫无疑问了。第二,它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师的头脑中建构了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师从传统的权威式的“讲解”教学中挣脱出来,建立起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的理念和思想也将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得到渗透,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方式方法,也将在学科教学中有取舍、有侧重地加以灵活运用。语文学科也一定会“取长补短”,来改变沉闷的或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丰富的内容 1.结合自己实际,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如“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口头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动手写写自己。 2.贴近生活。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耳濡目染。因此,以家庭生活为话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更接近学生的心灵、情感生活,更具亲和力,因而易于操作实施,如“我爱我家”活动课。 3.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如当代流行歌曲欣赏,怎样看待“追星”现象?“上网利弊谈”等。 4.继承传统文化,了解民族精华。如“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历史、文艺、文学的角度来纵横古今,积累诗词、歌赋,名言俗语等。 5.探索奥秘,伸展到未知领域,激发学生兴趣。如“探索月球”、“漫话探险”、“克隆”,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开阔视野,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综合实践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线,切忌教师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2.必须切实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语文综合实践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语文素质。决不能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学生却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广泛适应性,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工,适当轮换,从而发挥学生的特长,促使学生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综合实践课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的语文学习,要避免热闹有余,实效不足的现象。要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和效果,使综合实践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真正实现:“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
语文的教学工作是极其繁杂而艰巨的,而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要搞好这一工作,还须付出百倍的努力,以上所言只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不足之处还很多。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下,自己如果不及早学习更新观念,就会大大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作为一个把教育事业视为全部生命的我,将十分小心地虚心学习,锐意探索进取,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出局。
参考文献: [1] 马樟根,吕达.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90—200. [2] 朱永新. 创新教育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 岳晓东,龚放. 创新思维的培养形式与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 (1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