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金凤初级中学 637951
作为一个农村英语教师,我一直使用的是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新教材以“听、说、读、写”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从总体上来说是符合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但从编排上来说,新教材对农村孩子的确有很多学习起来困难的地方。
一、起步学生难学,读音、书写训练少
国家规定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但农村小学缺少英语教师仍然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就致使有些小学的英语课只停留在课程表上,学生们的英语基础更无从谈起。新教材虽然有三个预备单元,但内容太简,读音和书写训练明显不够,这一点不如老版的英语教材。人教版老版教材对读音和书写特别重视。每单元都给了学生足够的书写训练和读音训练,这样就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翻阅了小学几本教材,根本就没有英语字母书写和读音训练这一节。所以,学生学完第一册后,还不知道如何书写单词,对于连笔的书写,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都不甚了了,有的学生对印刷体和书写体都分不清。对音标教学的不足,导致学生读单词用汉语注音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
二、教材难度太大,学生多两极分化
新教材难度太大,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两极分化。“新目标英语”初一阶段的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千,词汇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第一单元单词就达66个,外国人名如Eric,Browm等达18个之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要掌握如此大的词汇量和陌生的英语知识,部分学生一开学就产生了畏难思想。学生平均每周的生词量在五、六十个之间,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学生每天忙于背这些单词,一点点学英语的兴趣最后也没有多少。从初一到初三,新教材几乎把所有的语法内容都包括了,包括让我们这些教师看起来都难的虚拟语气,定语从句,现在完成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让步状词从句等,可以这么说,学生到了高中,要学的语法知识已经很少了,要做的只有对内容的进一步提升而已。
三、教材西化严重,学生兴趣难提高
前不久,一首名为《李雷与韩梅梅之歌》的新歌走红网络,引发了80后网友的集体回忆,网友们听后表示“感动到泪流满面”。李雷、韩梅梅、林涛、露西等名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人物,这套教材最大的优点就是很注意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故事展开和发展相对合乎中国国情,80后学生难忘这套教材也不是偶然的,很多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结合紧密,很受学生欢迎。而且难度相对较低,基础训练扎实,听、说、读、写也安排得不错。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套教材被新版的取代了,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纵观现在的教材,很多内容和学生严重脱节,所有的名字都是外国人名,对话多是做奶酪、冲浪、滑雪、旅游、开生日Party等等,如此内容,城里学生尚感陌生,何谈乡下孩子?
四、淡化语法教学,让学生无所适从
新教材虽然语法项目多,但讲得却少。新教材更多的是注重听、说、读、写,对语法讲得少,训练少,教师上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活、听力、表演等。一些正在实践使用Go For It 教材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运用英语的时候语法错误较多,有的学生由于缺乏语法知识,语言表达支离破碎,甚至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影响了交际活动。一些公开课也只看到了一片声、光、电和表演的展示,学生只有开口了就行,至于对错,从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甚至不去纠正。很难想象,一个不懂语法的学生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能看懂英语文章和作品,能用英语进行写作。英语语法教学就是在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于有效的指导语言实践。笔者曾经在听课的时候听到一位读音很好的女生这样停顿一个句子:I think that the book that/bought yesterday is/very intresting.这样的读法就是完全没有理解句子的读法。改作文的时候,像I am not like it.I ribe bike go to school.的汉化式的英语句子也时有出现。阅读时,一看到长句子就分析不来,翻译不出来。学生如果长期看不懂文章,自然会对学英语感到困难,到出现两极分化的时候再来补语法,学生已经提不起兴趣了。因为这时候他单词也没有背了,还谈得上分析文章?
最后说一句。新教材的插图实在是看不下去。建议编者还是再请田惟震先生来画一画吧。至少画得像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