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作者:潘梦鸿

浅谈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作者:潘梦鸿
四川省平昌县涵水小学    636427 
   
    教育家陶行知强调注重自学,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供所需文化之营养鼓励学生要一(专一)、疑 (质疑)、集(收集、归类)、钻(探讨与钻研)、剖(分析、概括)、韧(持之以恒)。在新的学习方式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语文教师的责任重在教给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地学。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面对文本,无论是预习、复习,不是课堂学习、合作探究都无的放矢,甚而无所事事,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究竟该如何引发、疏导、调控学生的课堂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呢?巴浦洛夫说过:“猜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为此,学会质疑方法自 然成为学生自主学 习的重要内容,合作探究的必要前提,打开知识宝库的 金 钥匙。
  一、引导学生抓住教学内容重点质 疑问难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就要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去质疑,如从题目寻找问题,抓住标题 质疑来理解文章内容;从文眼、关键句提出问题,品析句子含义,理解文章中心;抓住过渡句质疑来理解文章结构;抓住人物描写质疑来把握人物形象;抓住语言特点质疑来体会艺术特色等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及其特点,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质疑,并 自主合作学习。如学习议论文,就可以提出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据有哪些,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等,学习说明文、记叙文,或散文、小说、戏剧、诗歌都可以根据文体及其特 点来质疑,全面把握要点,突破重难点。
  二、引导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质疑问难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 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 困惑、焦虑、探索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情趣是一种高于兴趣的,内在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小组讨论)。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指导每一个 学生,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捕捉一些疑难点,在有疑处、困惑处质疑,大胆提出一些辩难性问题或挑战性问题,为进一步解疑、释疑做好准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才会 思考,有了思考 才会去解决,有所创造。我们可以想到,解决了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将 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质疑问难
    学完了一篇文章,注重学生拓展训练,可以以点带面、由此及彼去质疑。如由这篇文章想到作者的其他文章,可以由 这位作家的文章想到其他作家的同类文章,可以联系自己身边的人 、事或自 己的切 身体验去质疑,有些问题可以自主解决,有些问题可以合作探究,有些问题可以在课外深入研究去解决。通过对比 分析、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解决实际问题,使思路更加开阔,能力得到提升,素质更加全面。
    古人曰:“学则须疑,小疑则小 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教师的积极引导,鼓励,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智慧的火花中结出创造之果。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