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实验幼儿园 553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主要是教授基本的知识,在数学上先教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分类。通过教学发现,幼儿在几何图形分类能力的发展存在差异。幼儿分类能力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且年龄差异显著。在大、中、小班三个年龄段中,中班阶段幼儿发展最迅速,是分类能力发展关键期。小班幼儿在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浅浅,不能够独立的完成认识任务。基于此,在幼儿教育中,要结合幼儿分类能力发展规律,丰富幼儿对图形的认识,注重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增强他们的分类能力。
关键词:图形;趣味性;幼儿教学
一、幼儿在教学中认识图形能力差的原因
1.受年龄与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幼儿园教学中,小班幼儿认识图形能力差的原因是受到年龄和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幼儿在几何图形分类中对图形的颜色、形状、 大小都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小班幼儿在图形的认识上基本掌握能力有限,在图形的分类能力上就更是问题。小班认识图形起到一个打基础的作用,在小班到中班间学生的发展速度快于中班到大班间的速度,所以对小班幼儿进行图形教学很有必要。这样有利于小班幼儿过渡到中班。在形状维度上,小、中、大班间平均得分差异相当,说明形状分类在整个学前期一直平稳发展。在大小维度上,中班与大班学生的平均得分差异大于小班与中班间的差异,说明大班阶段学生的形状分类发展速度快于中班阶段。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较弱,接受事物的能力也较差,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会影响到幼儿认识图形的能力。
幼儿在几何图形分类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年龄差异显著,说明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性几何图形分类能力。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发现幼儿的几何图形分类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阶梯状递增趋势,在教学中对小班幼儿进行测试,比如教师把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放在幼儿面前,让他们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会发现他们在认知上存在差异,不是按照图形的一致性而归类,有时会根据图形的颜色进行归类。这都是受到年龄与个体差异的影响。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幼儿在几何图形分类能力可划分为不能分、 能按一个维度分、 能按多个维度分三个阶段。多数小班幼儿处于第一阶段,容易受到影响,不能够区分图形,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区分几何图形之间的差异。当教师问到幼儿认识这些图形吗?小班幼儿多是表现出茫然的表情,不是不回答教师的问题,就是回答错误,甚至有的幼儿把圆形认成三角形,把三角形认成长方形。小班幼儿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不能够持续稳定的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往往是把颜色、形状相互交叉的无规则排列。
2.受性别的影响。在学习图形的过程中,男孩和女孩在思维上存在差异。在小班幼儿教学中就能够发现这一问题,男孩在颜色、形状两个维度分类任务上的能力明显片地域女孩,但是在大小分类上的能力略高于女孩。由此可以说明,不通性别的幼儿在图形的不同分类维度上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各自有各自的优势。
二、提高幼儿认识图形的策略
1.充实幼儿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幼儿教师要想要提高幼儿认识图形,首先就是要看幼儿是否掌握有关分类对象的知识,这是直接影响儿童的分类能力的因素。让幼儿进行分类,幼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幼儿常见的事物,比如猪、羊、牛、狗等,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因为受到知识的局限性的影响,导致儿童不能准确地把握“动物” 这一概念的外延。在图形的认识过程中,有很多幼儿还不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由此出现了指认错误的问题,这很明显是孩子知识经验不足的表现。所以,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的思维,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给他们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幼儿的经验知识,给小班幼儿提供不同的玩具和教学用具,让幼儿能够直接接触对问题,对物体的分类有一定的经验。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具、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有求知欲。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制定明确的物体摆放规则,让幼儿能够有意识地把同类物品摆放在一起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类别认知,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3~6 岁阶段的幼儿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受到智力发展的限制,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主要受到感觉器官的支配,主要通过事物的表面特征进程分辨,而不能够从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良好的感知能力可以使幼儿对物体的外部特征更加敏感, 能让幼儿更快地比较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从而直接影响幼儿的分类。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让幼儿能够进行图形的分类,把自己认识的图形进行正确的分类,掌握基本的图形分类技能。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
3.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能力与分类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正所谓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是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儿童语言能力中对事物的概括水平直接影响其分类水平的发展。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把抽象的物体转换为具体形象,这样能够便于幼儿记忆,能够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所以,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理解图形的概念,让他们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提高幼儿分类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认识到小班幼儿的能力,在图形的认识上教师要学会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进行物品的摆放,从而提高幼儿对图形归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英美. “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1:52.
[2]刘丽. 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娃娃》[J]. 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03:69-70.
[3]陆无双. 有趣的图形课[J]. 数学大王(3-6年级适用),2014,12:22-23.
[4]曹姗姗. 小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宝宝》[J]. 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4,06:63+68. |